欧盟拟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对中美企业有什么影响? 欧盟拟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对中美企业的影响呈现“双轨”效应:中国企业首当其冲,美国企业则短期受益但长期承压。 欧盟150欧元免税取消,对中国企业是“即时冲击”,短期内或出现订单量骤降、行业洗牌;对美国企业则是“先甜后苦”,若未来美国也收紧800美元免税线,其本土电商同样难逃成本飙升。最终,谁能率先完成“多仓布局+合规数字化”,谁就能在新规则下存活并扩大份额。 一、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成本飙升、订单流失、模式重构 1. 价格优势被“税”掉 原本150欧元以内小包零关税,如今需叠加关税+增值税+1–3欧元处理费,单件10欧元商品综合成本可涨30–50%,部分低价服饰、3C小件被迫退出市场。 2. 合规成本陡增 平台须代扣代缴VAT,还要在发货前提供IOSS编号、环保标签、产品安全文件,预计运营费用再增20–30%,灰色直邮模式基本终结。 3. 物流时效与退货率恶化 海关逐票计税、查验比例提高,清关时间从1–2天延长到3–7天;到货价高于消费者心理预期,退货率上升5–8个百分点,反向物流成本翻倍。 4. 倒逼供应链外迁 为继续享受“欧盟境内”待遇,Shein、Temu已加速在土耳其、波兰、墨西哥设前置仓;国内中小卖家若无法跟进,将被挡在门外。 二、对美国企业的影响:窗口期红利+长期竞争压力 1. 短期“坐地起价” 中国同类商品涨价,给亚马逊、沃尔玛平台上的美国卖家留出提价空间;部分品类(家居、玩具)毛利率可提升3–5个百分点。 2. 本土制造回流仍难落地 美国卖家多数仍依赖中国供应链,只是把最后组装迁到墨西哥或美东仓库,关税豁免取消后成本同步上升,价格优势转瞬即逝。 3. 海运与合规成本外溢 中美海运新规已让美线每个集装箱增加600–800美元港口费;若再把欧盟包裹征税模式复制到美国(800美元免税线已岌岌可危),美国企业也将面临“小额包裹全面征税”风险。 三、共同挑战:区域化布局+合规军备赛 - 无论中美企业,都需把“直邮小包”升级为“海外仓+本地化履约”,提前在欧盟、北美、东盟三地布仓,以关税差额对冲物流成本。 - 税务、产品安全、环保标准将成为下一轮竞争壁垒;不具备跨境合规系统的中小卖家将被快速出清,平台型巨头(亚马逊、阿里、Temu)通过规模优势收割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