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像防贼似的防奥运会,巴赫这位前奥委会掌门人还以为只要对中国夸夸夸,就能让中

如梦菲记 2025-11-14 12:44:16

中国人像防贼似的防奥运会,巴赫这位前奥委会掌门人还以为只要对中国夸夸夸,就能让中国接下奥运会这个烫手山芋,现在的国民心态早就变了,评论都是“不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人现在对奥运会的态度,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防贼”,这话听着刺耳,但真实反映了民间情绪。   巴赫这位前奥委会掌门人大概还活在十几年前的记忆里,以为只要嘴上夸中国“办赛能力天下第一”“北京奥运无与伦比”,就能让14亿人乖乖接下2036年这个烫手山芋。   他可能不知道,现在网上随便点开一条相关新闻,评论区清一色就两个字“不办”,这不是几个人的情绪宣泄,是全民共识的集中爆发。   说白了,老百姓把账算得门儿清,东京奥运亏了280亿美元,巴黎奥运超预算115%,光安保费就从10亿欧元飙到28亿,赛后扔下37个闲置场馆,一年维护费烧掉5.2亿欧元,这些数字摆在这儿,谁看了不心疼?   麦肯锡的报告更直接,办一届夏季奥运平均得砸420亿美元,这笔钱要是投到民生领域,能建1200所三甲医院,能让3000万孩子享受教育补贴,哪个性价比更高,三岁小孩都算得出来。   关键是国际奥委会自己吃得满嘴流油,转播权和赞助收入占总收入90%以上,主办城市却要扛下所有建设成本,最后分到的钱连场馆电费都不够。   牛津大学统计过,从1960年到现在,没有一届奥运不超支,平均超支率高达172%,这种“劫贫济富”的生意,以前中国可能会为了面子硬着头皮上,现在谁还吃这套?   更让人反感的是奥委会那套双标玩法,嘴上喊着“体育无关政治”,转头就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赛,却允许以色列运动员举国旗入场。   看中国乒乓球太强就改大球,跳水拿冠军太多就把预赛成绩清零,女子举重优势明显干脆砍掉项目。   中华武术、龙舟这么受欢迎,申请加入奥运比登天还难,欧美那些冷门项目却能占满金牌名额,这哪是体育竞技,分明是“我定规则我说了算”的霸权游戏。   “巴赫们”大概忘了2008年那段日子,国际奥委会的考察团来了八趟,一会儿挑空气质量,一会儿说无障碍设施不合格,连志愿者的微笑弧度都要管,那股高高在上的劲儿,现在想起来还让人膈应。   等到2022年冬奥会,西方媒体的质疑又铺天盖地砸过来,和体育本身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现在办不成了,又跑来对中国百般讨好,这种“用得着就捧、用不着就踩”的嘴脸,谁看了不恶心?   民间心态的转变,背后是整个国家发展阶段的跨越,2008年那会儿,中国确实需要一场盛会向世界证明自己,鸟巢、水立方、51枚金牌,每一项都是扬眉吐气的资本。   可现在呢?GDP破100万亿,空间站遨游太空,高铁四通八达,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这份底气不需要靠一场体育赛事来撑门面。   老百姓更关心的是楼下能不能打篮球,小区有没有健身器材,孩子上学方不方便,老人看病贵不贵,杭州亚运会就做得漂亮,不搞大拆大建,多用现有场馆,赛后还对市民开放,真正做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上海体育局去年底直接把“奥运申办”从重点规划里划掉了,广州回应记者只说了四个字“暂不考虑”,这些表态不是客气推辞,是实打实的战略选择。   现在的中国不缺国际影响力,也不缺展示窗口,反倒是那些巨额投入砸进短期项目的做法,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等到某一天条件合适、成本结构合理、社会真正愿意,那时候再考虑也不迟。   印度不是一直喊着要当体育大国吗?他们早就把2036年奥运申办写进国家规划,还承诺投150亿美元新建场馆,国际奥委会与其死磕中国,不如好好扶持印度,也让他们体验下什么叫“办奥运的压力”。   土耳其去年底突然退出申办,理由是财政优先投入地震重建,现在就剩印度一家硬撑,国际奥委会能不急吗?   中国人现在的成熟体现在一点:不靠谁的认可证明自己,也不急着用一个盛典换别人一句好评,能办是一种实力,不急着办是更大的实力。   把千亿资金投到民生领域,让老人散步更安全,让孩子有更好的操场,这些平凡的小事,才是真正的国泰民安,巴赫的彩虹屁再好听,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届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实在让中国人提不起兴趣。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61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