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公开喊话大陆: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她强调说,要知道台湾被清

律便利小店 2025-11-14 12:20:36

郑丽文公开喊话大陆: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她强调说,要知道台湾被清朝抛弃后,被日本殖民50年,吃了很多的苦。 这番话在岛内外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讨论,有人支持她的“苦情牌”,也有人质疑她是不是在故意混淆历史背景。无论立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次这种话题被拿出来说,背后总少不了政治算计。 郑丽文的身份不算边缘人物,她是国民党的“战斗蓝”代表之一,过去也曾多次对民进党当局的“抗中保台”做出批评。 可这次她的发言,听起来又像是对大陆喊话,叫大家“收敛点”,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这种调子,和她以往的风格不太一样,表面上看像是在替台湾人民说话。 实际上更像是在为国民党争取一些“中间选票”。尤其是最近台湾选情胶着,政党之间为了争夺舆论主导权,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招都能使。 她提到清朝“抛弃”台湾,确实有一定的历史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进入了五十年的殖民统治。 这段历史在台湾社会的集体记忆中,一直是个复杂的存在,有人觉得那是被压迫的五十年,也有人觉得那是“现代化”的起点。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台湾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是清政府正式管辖的领土,这点在国际条约和历史文献中都有清晰记载。 说清朝“抛弃”台湾,其实是为了强调台湾曾经被“牺牲”,但若因此主张台湾和大陆“本就无关”,那就有点偷换概念了。 郑丽文讲这段历史的时候,语气里带着一种“台湾很委屈”的感觉,这也是不少台湾政治人物惯用的叙事手法。尤其是在面对两岸紧张局势时。 把台湾塑造成一个“受害者”,试图借此博取国际同情。不过这个说法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已经越来越难以打动人心。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在背后不断搅局。 使得台海局势时不时就冒出火星子,真正想要和平的人,恐怕不会一边喊着要稳定,一边又跟美国买一堆武器。 至于她说大陆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这话说得轻巧,可问题是喊打喊杀的到底是谁?如果仔细看看这几年民进党当局的作为,从大肆推动“去中国化”。 到禁止大陆艺人、封杀大陆媒体,再到教育课纲里逐步淡化中华文化的成分,这些举动已经严重伤害了两岸之间本来就脆弱的信任基础。 而大陆方面的回应,更多是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郑丽文如果真心希望和平,或许更该把这番话留给岛内那些一边倒向西方、一边在搞“台独”的政客听。 说到底,两岸关系不是靠几句喊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某一方单方面“喊停”就能降温的。它背后牵涉的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问题。 郑丽文今天这番话,虽然听起来像是在缓和气氛,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解决办法。她提历史,只是为了讲苦情,她喊和平,也没提如何实现和平。 这种操作,在岛内政治圈早已见怪不怪,说白了就是“选举语言”。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看,其实和最近中东局势的紧张也有某种相似之处。 比如巴以冲突中,双方都声称自己是“受害者”,都诉说着自己的历史苦难,但结果却是局势不断升温、和平遥遥无期。台湾如果一味强调自己“被殖民过”“被牺牲过”。 却不肯面对现实的历史延续性和国家认同问题,那就很难走出历史的阴影。喊话是容易的,喊完之后要怎么走下一步,才是关键。 而大陆的立场其实一直都很明确,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推进和平统一,愿意最大程度地维护台湾人民的利益。但这份善意不能建立在容忍“台独”的基础上,更不能被误解为软弱可欺。 如果岛内有人总是试图通过“讲历史委屈”来换取国际支持,那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毕竟,历史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挑着讲的菜单,不能只讲自己吃过的苦,不讲自己做过的事。 郑丽文这番话虽然语气温和,但背后的政治意味却一点也不轻松。她既想在岛内选民眼中维持一个“理性蓝营”的形象,又不想得罪大陆。 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短期内或许有效,长期来看却很难建立起真正的政治信誉。两岸关系若要真正改善,不是靠谁喊话、谁讲苦。 而是要大家都能面对现实,愿意坐下来谈,愿意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喊话的声音再大,终归不如心底的诚意来得实在。

0 阅读:2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