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成绩,再强的名校,都比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下,教育内卷太厉害,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抢跑”,周末全是补习班,作业堆得像小山,爸妈还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比。 可代价是什么? 不少学霸因为一次考差就想不开,名校学生因为压力大患上抑郁症,还有孩子长期熬夜学习,小小年纪就近视、颈椎疼,甚至得高血压。 数据说每四个青少年里,差不多就有一个有抑郁倾向,近三成孩子睡眠不够、身体出问题,这都是只看分数闹的。 大家总以为名校等于好工作、好人生,其实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成绩能帮孩子敲开名校大门,但职场里更需要能扛事、会调节情绪、身体好的人。有企业招聘时就遇到过,名校硕士因为一点失误就崩溃,普通本科生抽能解决问题,最后录了后者,毕竟老板要的是能干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玻璃心”。 有些家庭累死累活培养出的“尖子生”,因为心理脆弱没法适应社会,只能在家啃老。 还有的孩子透支身体,刚成年就得慢性病,人生刚起步就停了。 反而那些身心健全的孩子,哪怕成绩普通,也能慢慢过日子,输了不气馁,累了能扛住,懂得爱自己也爱别人,这才是真的幸福。 没有好身心,再高学历也没用,再光鲜的工作也不快乐。 教育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是让孩子健康长大,能从容面对生活,笑着过一辈子,这才是最实在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