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给汉武帝递奏折,说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主意被皇帝拍了板,往后当官的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13 20:51:38

董仲舒给汉武帝递奏折,说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主意被皇帝拍了板,往后当官的都得学儒家经典,别家学说慢慢就冷了下去。说这抑制了思想,像给百家学说扣了个盖子;可细想当时的光景,又像给乱糟糟的思想场地上了道规矩。 那会儿刚打完匈奴,国家要回血,可诸子百家各说各的理,法家说要重罚,道家说要清静,大臣们吵来吵去,啥政策都推行不下去。董仲舒说儒家好,讲“君臣父子”,讲“大一统”,刚好能把人心拢到一块儿。汉武帝觉得在理,就把儒家立成了正统,想当官?先把《诗经》《尚书》背熟了再说。 这一来,儒家的日子好过了,儒生们天天捧着经书研究,朝廷里的官也多是他们的人。可别家就惨了,墨家讲“兼爱”,不合儒家的“等级”;名家爱抬杠,被说成“扰乱人心”,慢慢就没人学了。有个研究道家的老学者,想给朝廷提建议,结果因为没读过儒家的书,连宫门都没进去,回家叹着气把书烧了一半。 有人骂董仲舒:“你这是把思想圈起来养!”他听了也不恼,说:“天下就一个皇上,思想也得有个主心骨,不然百姓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国家还怎么安稳?”其实他没说全,儒家也不是一成不变,他自己就偷偷把阴阳五行的说法掺了进去,弄出个“天人感应”,说是皇上做得不对,老天爷会降灾警告——这招后来还真帮着大臣们劝了好几次皇帝。 到了汉宣帝时,有大臣说儒家太死板,建议再用点法家的法子。宣帝笑了:“汉家自有制度,本来就是‘霸王道杂之’,光靠儒家哪行?”可见就算独尊儒术,朝廷也没把路堵死,只是儒家成了台面上的“主角”,别家学说偷偷在台下活着,比如医家、农家,该治病的治病,该种地的种地,没真被赶尽杀绝。 可话说回来,思想这东西,一旦有了“标准答案”,就少了点活气。以前诸子百家辩论,像赶大集,热闹又出新知;后来儒生们围着经书打转,翻来覆去就那些道理,慢慢就有点僵了。有个年轻人读了法家的书,觉得有意思,跟老师念叨,被老师瞪了回去:“读那些干啥?能帮你中举吗?” 《汉书》里说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算是说清了他的主张。其实他不是要把别家学说全埋了,是想在汉初的思想乱局里立个标杆。只是这标杆立得太稳,慢慢就成了高墙,墙外的人想进来,得先换身儒家的衣裳。 说到底,这事像给果树剪枝,剪掉杂枝,主干能长得更粗,可也少了些旁逸斜出的风景。思想的繁茂,从来不是靠“独尊”能成的,但在那个需要统一意志的年代,董仲舒的法子,或许是没办法的办法。只是后来人把这法子用成了死规矩,倒让他背了不少黑锅——毕竟,思想这东西,本就该像春天的花,多开几种才好看啊。儒家 汉武帝功过 为政儒家 汉武帝大帝 儒家学术 儒家学派鼻祖 先秦儒学

0 阅读:7
张允文化历史

张允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