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蒋英在北京逝世,葬礼十分隆重,她的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可是,却有

笑蓝说 2025-11-13 20:42:56

2012年,蒋英在北京逝世,葬礼十分隆重,她的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可是,却有人却认为蒋英得到高规格的待遇,是因为科学家丈夫钱学森。   中央音乐学院展厅里,蒋英的瑞士音乐节冠军奖杯旁,放着 1955 年她手写的教学大纲。   奖杯刻着 1943 年,大纲写着 “教学生先懂家国”,两件物品,道尽她从歌唱家到教育家的一生。   鲜少有人知道,这份大纲的笔迹,和她当年给钱学森写乐谱的笔迹,一模一样。   1919 年杭州,蒋英出生时,父亲蒋百里正忙于军事教育,母亲蒋佐梅却常给她唱日本童谣。   三岁被过继到钱家那天,她抱着母亲给的小钢琴模型,不肯撒手。   钱家客厅有架大钢琴,钱学森的妹妹教她弹《小星星》,她一学就会,连钱父都夸 “有天赋”。   后来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她第一件事就是让父亲买钢琴,说 “要弹比《小星星》难的曲子”。   1936 年,17 岁的蒋英跟着父亲去欧洲,在柏林街头听到歌剧院的歌声,突然停下脚步。   “我要学这个”,她拉着父亲的衣角,眼里闪着光,次年就考上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   每天清晨,她比琴房管理员到得还早,练声时汗水打湿乐谱,也只是擦一擦继续。   有次练《蝴蝶夫人》选段,她反复唱几十遍,直到嗓子沙哑,老师说 “你对自己太狠了”。   1940 年,柏林德国大剧院招聘,21 岁的蒋英凭借一段咏叹调,直接被录用为女高音。   第一次登台,她穿着租来的演出服,紧张得手心冒汗,可一开口,全场就安静下来。   演出结束后,有观众说 “从没听过这么动人的东方声音”,她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里。   1943 年瑞士国际音乐节,她带着这本笔记参赛,最终拿下冠军,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东亚人。   1947 年上海,蒋英刚结束欧洲巡演,就接到钱学森的电话,说 “我回国了,想见你”。   在咖啡馆里,钱学森聊起航天,她聊起歌剧,两人竟聊了一下午,没觉得无聊。   临别时,钱学森说 “小时候的玩笑,我想当真”,她愣了愣,然后笑着点头。   结婚那天,她没穿传统婚纱,而是穿了件简单的旗袍,说 “重要的是两个人合得来”。   1948 年美国加州,蒋英在当地举办独唱音乐会,台下坐着不少科学家,包括钱学森的同事。   有科学家说 “听你的歌,科研时的压力都没了”,她听了很开心,觉得音乐也能帮到科研。   1950 年,钱学森要回国,却被美方软禁,她一边找律师,一边给丈夫寄乐谱。   在信里,她写 “等你回来,我唱给你听”,这句话成了钱学森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1955 年,夫妻俩终于回到祖国,钱学森马上投入国防科研,蒋英却做了个重要决定。   她找到中央音乐学院,说 “我想当老师,把在欧洲学到的教给中国学生”,学校立刻答应。   第一次上课,她给学生们讲在欧洲的经历,说 “我们要唱出中国的声音,让世界听见”。   李双江当时是她的学生,后来回忆 “蒋老师教的不只是唱歌,还有做人的道理”。   1960 年,蒋英策划《星光灿烂》歌舞剧,专门为航天工作者创作,却没提钱学森的名字。   她带着学生们排练,经常忙到深夜,有时还会去航天基地,感受科研人员的生活。   演出那天,钱学森坐在台下,看着妻子在后台忙碌的身影,眼里满是骄傲。   演出结束后,有科研人员说 “这出剧说到我们心里去了”,蒋英听了,比自己获奖还开心。   1980 年,蒋英已经教了 25 年书,培养出不少优秀歌唱家,可她仍坚持每天备课。   她的教学笔记写满了批注,比如 “这个学生适合唱民歌,要多引导”,“那个学生气息不稳,要加强练习”。   晚年时,她行动不便,仍在家指导学生,学生们说 “蒋老师哪怕坐着,也能把课讲得很生动”。   2009 年钱学森去世后,她把两人的书信整理好,说 “这是我们共同的回忆”。   2012 年,蒋英在北京逝世,葬礼上,学生们送来用乐谱做的花圈,上面写着 “老师,我们会继续唱下去”。   如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展厅里,她的奖杯、教学大纲、笔记本静静陈列,吸引着不少学生驻足。   讲解员会告诉大家,蒋英不仅是钱学森的妻子,更是中国声乐教育的重要人物。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不依附于任何人。     主要信源:(上海交通大学——你见过钱学森和蒋英的结婚证吗?甜度超标的爱情,慕了)

0 阅读:21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8

用户10xxx58

2
2025-11-13 21:03

美丽大方,秒杀现在99.9999%的女明星

用户17xxx81

用户17xxx81

2
2025-11-13 20:56

比翼双飞在人间!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