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上将布朗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采访时表示:过去是美苏对峙,现在是美中对峙,而中国远比过去的苏联强大!美中两国许多观念不同,但我认为千万不能开战,这对美中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灾难,损失代价将堪比二战! 布朗的发言,其实戳中了美国当前对华认知的一个“盲区”。长期以来,美国一些政客总喜欢拿过去对付苏联的方法来“复刻”对华战略。 比如搞阵营对抗、拉小圈子、技术封锁、军事施压这些老一套。但问题是,中国不是苏联,时代也早就变了。苏联当年虽然军事实力强,但经济体系僵化,跟西方基本脱钩。 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经济体量、制造能力、科技水平、全球产业链参与度,已经深深嵌入世界体系。你现在想像当年那样冷战对抗,别说成本翻倍,连操作逻辑都站不住脚。 这几年,美国从贸易战、科技战到地缘政治上的各种施压手段,结果怎么样?中国经济没垮,反倒在高端制造和自主技术领域加快了发展节奏。 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比如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已经开始摆脱对外依赖,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布朗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美军内部也开始有人清醒地意识到,对中国的误判太危险了。更关键的是,布朗提到的“不能开战”,不是客气话,而是对现实世界格局的一个准确反映。 现在不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战争不是靠谁坦克多、导弹猛就能赢。今天的战争,一旦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产业链、金融体系都会被波及。 尤其是中美两国这种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动一下就是全球震荡。所以布朗说“损失堪比二战”不是夸张,而是非常保守的说法。 二战后人类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问题本身。有意思的是,布朗这番话出炉的时间点也很微妙。 正值亚太局势不断升温,美方在台湾、南海、半导体等议题上频频动作,而中国则不断强调和平发展,同时也加快国防现代化。 这种情况下,美军高层出面喊话“不宜开战”,显然不是单纯的个人意见,很可能是美国内部某些理性声音开始试图踩刹车。 别忘了,最近中美高层也在恢复一些沟通渠道,比如军方热线、经贸磋商,甚至在气候变化、打击毒品等领域展开合作。这些迹象说明,虽然两国矛盾不少。 但双方都不想真的走到摊牌那一步。布朗的发言,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公众,中美之间竞争归竞争,但底线必须守住,那就是不能擦枪走火。 回头看看历史,苏联和美国当年虽然剑拔弩张几十年,但最终没有直接开战,靠的是核武器的相互威慑和理性的战略克制。 而今天的中美关系,虽然摩擦在所难免,但双方也不乏合作空间。中国一直强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美方如果能多一点布朗这种现实认知。 少一点意识形态绑架,或许能让中美关系走上更稳定的轨道。更重要的是,布朗的发言也在提醒美国国内,不要再幻想“遏制中国”这种旧剧本能重新上演。 中国的发展不是靠掠夺、战争或者封闭搞出来的,而是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想封锁一个已经深度嵌入世界市场的国家,代价只会是自己也被拖下水。 所以说,布朗这番话,不只是军方对中美关系的冷静评估,也是一种战略层面的“预警提醒”——告诉那些还沉迷于冷战思维的人,是时候醒醒了。 毕竟时代已经变了,世界也不是靠零和博弈就能运转的了。中美要是还真走到摊牌那一步,吃亏的不只是两国,而是这个本来就够乱的世界。 如果说过去的冷战是刀尖上跳舞,现在的局势更像是在玻璃上行走。你要是没点分寸感,很可能一脚踩碎的不只是双边关系,而是全球的稳定秩序。 布朗的这番话虽然简单直接,但背后其实透出了一种难得的战略理性。希望这种理性能在更多决策层面蔓延开,不然真到了“堪比二战”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