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撕开了中国社会当下最大的遮羞布,振聋发聩!他说:“今日之中国

盘盘鸭 2025-11-13 15:43:50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撕开了中国社会当下最大的遮羞布,振聋发聩!他说:“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各食其能,各谋其力,如果一个民族的民风,伴随着重功利、轻道义,这个民族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字字诛心,发人深省!   2024 年春天,他受邀去社区做讲座,刚讲完 “道义是根”,一位白发老人就站起来:“教授,现在扶人还会被讹吗?”   王德峰没直接回答,反而说起 2018 年的一件事 —— 那天他在公园遇到个大学生,正蹲在地上帮老人捡散落的药。   后来才知道,这学生前阵子扶过摔倒的老人,被家属缠了半个月,最后调监控才说清。   “可我还是想扶,” 学生当时说,“总不能因为怕麻烦,就看着老人躺在地上。”这话让他想起更早的 2010 年,去浙江调研时听到的案例。   有个年轻人骑电动车路过,看到老人倒在路边,赶紧停下来送医,还垫了医药费。   结果老人家属来了,一口咬定是他撞的,要他赔十万,闹到派出所查监控才还他清白。   “从那以后,我再看到老人摔倒,心里会咯噔一下,” 年轻人后来跟他说,“不是不想帮,是怕了。”   但变化也在悄悄发生。2022 年,他去安徽农村考察,看到村口菜市场有个摊位前挂着 “足秤” 的牌子。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说以前也改过秤,后来看到邻居买完菜回家,发现少了二两,偷偷抹眼泪。   “那时候我就想,赚这点亏心钱,晚上睡不着觉,” 他现在每天都把秤放在显眼处,让顾客自己看,“现在回头客多了,比以前赚得还稳。”   还有 2023 年,他去一所中学做分享,有个初三学生跟他说,班里现在流行 “互助小组”。   成绩好的帮成绩差的补功课,会画画的帮班里出黑板报,没人计较 “这能赚什么”。   “我妈妈跟我说,做人要实在,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帮你,” 学生说,“上次我感冒请假,同桌帮我记了整整三天的笔记。”   这些故事,他常放在讲座里讲。有人问他,现在功利的人还是很多,讲这些有用吗?他总是笑着说:“道义不是靠说的,是靠一个人一个人的做,慢慢影响身边的人。”   就像他认识的一个企业家,做服装生意,从来不用劣质面料,哪怕成本高,利润少。   “刚开始客户不理解,说别家更便宜,” 企业家跟他说,“但慢慢的,老客户都留下了,还介绍新客户来,说穿我们的衣服放心。”   现在,王德峰的讲座还是很受欢迎,不光是学生,还有很多普通市民来听。   有人听完后,会在朋友圈发他讲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有人真的开始做改变。   有个上班族跟他反馈,现在看到老人摔倒,会先打开手机录像,然后过去扶,“既帮了人,也保护了自己”;   有个妈妈说,现在教孩子,除了让他好好学习,还会教他 “要懂礼貌,要学会分享”,周末带他去社区做志愿者。   他最近在整理这些年遇到的故事,想编成一本小书,不是为了说教,是想告诉大家:功利不是错,想赚钱也不是错,错的是为了功利,丢了善良和诚信的底线。   一个民族的底气,不是看有多少高楼大厦,是看每个普通人在小事上的选择 ——是多给顾客一两菜,还是少给;是看到老人摔倒扶一把,还是绕着走;是帮别人一把,还是想着 “这对我有什么用”。   如今,王德峰还是会经常去各地做讲座,也会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这些故事。   他说:“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有人开始做,就有希望。”   就像春天的种子,播下去的时候看不到什么,但慢慢的,就会发芽,长叶,最后开出花来。   而他能做的,就是继续把这些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守住道义,不是吃亏,是为自己,也是为这个民族,攒下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海峡导报《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撕开了当代社会最大的“遮 羞布”:“如果一个民族的民风,伴随着重功 利、轻道义,这个民族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

0 阅读:0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