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为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1-13 13:51:30

日本宣布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为711万吨,比2025年减少约37万吨,可眼下日本5公斤大米零售均价已达4235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部分新米售价更是超过5000日元,这操作简直是雪上加霜。   这所谓的减产计划,根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1970年就开始的“减反政策”换了层皮,2018年明明官宣废止,结果一直变相延续到现在。   2024年的数据更有意思,日本大米产量比上年还多了18万吨,可市场上流通的米反而少了,光投机者囤积的就有41万吨。   政府今年想着投放储备米平抑物价,结果41万吨储备米被农协截胡了95%,真正到老百姓手里的连零头都不够,才占7%。   更让人费解的是,2023年日本大米库存就有256万吨,足够全国人吃8个月以上,库存都快放陈了,还非要减产。   其实这背后全是利益捆绑的猫腻,自民党把农民当成传统票仓,为了稳住选票,才一直搞这种人为控量抬价的操作。   日本对进口大米的关税更是离谱,以前高达778%,现在虽说降到227%,可依旧是天文数字,泰国大米运到日本,关税比大米本身还贵,谁愿意做这亏本买卖。   这就导致日本大米市场几乎被本土垄断,进口量少得可怜,本土一减产,价格立马就飞涨。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更是严重到离谱,农民平均年龄都66岁了,60岁都算“年轻人”,80%的农户耕地面积不到2公顷,种粮成本比美国高10倍还多。   化肥价格比三年前涨了35%,农机燃油费涨了42%,成本这么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早就被打击没了,就算想增产也有心无力。   普通老百姓可就遭罪了,退休老人得掰着手指算伙食费,东京超市里的特价米区域,每天都有主妇早起排队抢购。   餐饮行业也扛不住,不少拉面店、寿司店都在琢磨改用进口大米,可又怕丢了传统口味,左右为难。   其实国际粮食市场早就乱成一锅粥了,厄尔尼诺现象让不少国家粮食减产,俄乌冲突又搅得全球谷物贸易不安生,日本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搞减产,纯属往火坑里凑。   82%的日本民众支持大米自给自足,可这种靠减产抬价、利益集团垄断的方式,根本不是真正的自给自足。   年轻人回归田园、搞智能温室和无人机施肥的固然有,但终究是少数,改变不了整体的困境。   政府的转作政策看着挺好,鼓励种小麦、大豆,可配套措施和补贴跟不上,农民根本没动力。   说到底,这事儿本质就是政策短视、利益集团绑架民生,把粮食安全当成了博弈的筹码。   粮食问题从来都是国之根本,藏粮于民不是藏粮于垄断集团,讨好选票也不能牺牲老百姓的饭碗。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