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了吗?双11已经结束,但氛围却悄悄变了!   往年双11刚结束,手机里全

墨韵兰亭 2025-11-13 11:15:44

大家发现了吗?双11已经结束,但氛围却悄悄变了!   往年双11刚结束,手机里全是“成交破千亿”的推送,电商公司的战报大屏能亮到后半夜。可今年这阵仗过去了,朋友圈安安静静,连快递小哥都没吐槽“爆仓忙不过来”,这办了17年的购物节,味儿是真不一样了。   最直观的就是平台不咋咋呼呼了,从2021年开始,淘宝、京东就不公布GMV数据了,到今年都第四年了。以前用来撑场面的实时交易大屏,现在基本都拆了,连“冲刺XX亿”的标语都换成“理性买,开心花”。不是卖得不好,是平台总算想通了:比起虚头巴脑的数字,让消费者买得舒服才是真能留住人的关键。   商家比平台还明白,有数据说,35%的小商家干脆没报名双11,开服装店的李姐就是这么干的。她算过一笔账,去年为了凑满减、花钱买流量,砸进去三万多,最后赚的比平时还少两成,压的货现在还堆着呢。“今年就挂个日常折扣,不用熬夜改价,也不用跟大牌子拼低价,每天单量稳当当的,还能睡个好觉。”   商家这份理性,全是被逼出来的。流量越来越贵,大牌子为了冲量甚至亏本卖,小商家连进场的钱都快掏不起了;加上现在电商税查得严、快递费也涨了,每一分钱都得掰着花。有人没完全放弃,靠自己直播守着老客户,但不瞎砸钱;有人干脆转头做短视频种草,踏踏实实干长期生意。以前靠双11“一夜卖爆”的好事,早没影儿了。   买家也都学聪明了,往年熬夜算满减、凑津贴那套“数学题”,今年没几个人陪玩了。95后小张的购物车特简单:“看中的羽绒服直接加购,平台自己算优惠,比我算得还准,买贵了48小时内还能自动退差价,犯不着熬到半夜零点抢。”数据也能说明问题,今年双11,“下单就发货”“买贵补差价”搜得特别多,超过六成买家都把“服务有保障”放在比价格更前的位置。   别觉得双11不行了,其实是拼的东西不一样了。表面上都在卖货,实际上比的全是服务好不好。   京东把“小时达”开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买生鲜、家电最快15分钟就能送到;淘宝给小商家开了“售后秒退”,不用等商家审核,符合条件立马退钱;就连直播带货都变了,以前主播喊“321上链接”催着买,现在更愿意慢慢讲产品细节,还承诺“7天无理由退,上门取件”。   有个细节特能说明问题,今年双11,家电、装修材料这些东西,价格比618贵了30%到40%,但卖得一点没少。为啥?很简单,618靠国家补贴撑起来的低价本就不长久,现在买家买的是“放心”,比如家电包上门安装调试,装修给免费设计,这些看不见的服务,比临时降价让人踏实多了。   说到底,双11不热闹了,是消费市场变成熟的信号。平台不靠数字博眼球了,商家不亏本换流量了,买家也不为噱头乱花钱了。没有震天响的战报,没有绕来绕去的优惠套路,反而单量更稳、服务更实在、买东西更理性,这样的双11,才算真回到“买得值、卖得稳”的本分上。   下次双11会不会更安静?不好说,但能肯定的是,能留住人的,永远是实在的优惠和贴心的服务,不是那些虚张声势的热闹。

0 阅读:361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