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日报了!天津一女孩上大学,跟爸爸抱怨:学校的饭没有家的味道,本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爸爸竟然直接辞职,从天津赶到吉林,就在女孩学校门口摆摊,卖女儿最喜欢的炒饭,一开始生意不好,女儿知道后,将自己的故事发到论坛,不料一夜爆火,来吃过的人都说好吃,而且都说:有爸爸的味道! 吉林一所大学的南门小吃街,每天傍晚五点刚过,就有个蓝色帐篷前排起了长队,队伍能绕着街角拐个弯。 大家手里攥着手机,对着锅里滋滋作响的炒饭举着镜头,嘴里念叨着 “就是为这口爸爸味来的”,没人能想到,这火爆摊位的主人,三个月前还是天津一家工厂的技术骨干。 这一切的起点,只是女孩和爸爸的一次视频通话。刚到吉林上大学的她,对着屏幕扒拉着食堂的饭菜,语气带着点小委屈:“食堂的菜总是一个味道,大锅炒出来的没嚼劲,要么太淡要么太咸,偶尔还能吃到不新鲜的冻肉,特别想念你做的炒饭,米粒都裹着蛋香。” 女儿说这话时,正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青菜,没当回事,可电话那头的爸爸,盯着屏幕里女儿没怎么动的饭菜,心里五味杂陈。 这个当了十几年技术工的男人,当晚就翻来覆去没睡着。他想起女儿小时候,每天放学都守在厨房门口,看着他用铸铁炒锅炒饭,鸡蛋炒得蓬松,再加入切得均匀的火腿丁、青豆和胡萝卜丁,最后撒上自家腌的酸菜,女儿总能捧着碗吃个精光。 一想到女儿在千里之外吃不好饭,他第二天一早就找领导递了辞职信,这个决定让妻子和亲戚都吓了一跳,稳定的工作、不错的薪资,就因为女儿一句随口抱怨说丢就丢。 可他态度坚决,收拾行李时,特意把那口用了十五年的铸铁炒锅包好,这口锅炒出来的饭带着独特的锅气,是女儿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他提前联系了吉林当地的租房,租下学校附近一个十平米的小单间,又根据摆摊攻略添置了煤气炉、保温箱、电子秤这些设备,还特意定制了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刻着 “家味炒饭” 四个简单的字。 出发前,他去菜市场采购了满满一车食材,都是女儿爱吃的品种,连腌制酸菜和辣椒酱的坛子都仔细打包好,生怕路上损坏。 驾驶着自家的面包车,他踏上了从天津到吉林的路程,全程 1065 公里,需要开十二个多小时,一路上他只在服务区停了三次,饿了就啃几口提前准备的面包,渴了喝矿泉水,眼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到女儿身边。 到吉林的第二天,他就推着摆摊车来到学校南门,选了个靠边的位置支起帐篷。可第一天的生意格外冷清,小吃街里同类摊位不少,他的新摊位没人问津,从傍晚到深夜,只卖出七份炒饭,收入还不够当天的食材成本。收摊时,他看着剩下的食材,心里有些失落,却还是把东西仔细收拾好,第二天依旧准时出摊。 女儿偶然发现了父亲的摊位,看着父亲在寒风中颠勺的身影,既心疼又感动。她悄悄拍下父亲专注炒饭的样子,照片里,父亲穿着简单的蓝色工装,手里的铲子快速翻动,金黄的炒饭冒着热气,旁边的保温箱里整齐地放着打包盒。 她把照片发到社交平台,写下父亲为了自己辞职跨城摆摊的故事,没想到帖子一夜之间爆火,不仅本校学生纷纷转发,连同城网友都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打动。 第三天一早,他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学生们举着手机打卡,网友们特意驱车赶来,大家看着他按固定比例调配食材,用电子秤称好每一份米饭,大火快炒时颠勺的动作熟练又有力,炒饭的香气飘满整条街。 每份炒饭都分量十足,鸡蛋蓬松、配料丰富,咬下去满是熟悉的家味。有学生吃完后说,这味道让她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爸爸,每次放假回家,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热腾腾的炒饭;还有网友特意打包几份带回去,说要给家人尝尝这份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 如今,这个 “家味炒饭” 摊位成了学校门口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排着长队,父亲依旧坚持用新鲜食材,按照固定的流程制作,确保每一份炒饭都和女儿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模一样。这份跨越千里的父爱,藏在翻滚的米粒里,藏在熟悉的香气中,打动了无数人。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