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港口费不是妥协,因为真相是美国造船业振兴就是场幻梦。近日中美两国同步宣布暂停

前日记随笔 2025-11-13 08:32:40

暂停港口费不是妥协,因为真相是美国造船业振兴就是场幻梦。近日中美两国同步宣布暂停征收涉华船舶“港口费”一年,为全球航运业松了口气。这场源于美国301调查的贸易争端,最终以双方暂缓反制收尾,却引发美国国内一片争议。纽约时报等批评者直言这是对中国的“战略妥协”,会进一步巩固中国造船业的全球主导地位。而特朗普政府曾高调承诺的海事行动计划,至今仍停留在口头,让“振兴美国造船业”的口号更显苍白。事实上,即便没有这场港口费争端,美国造船业的振兴之路也早已被三重硬伤堵死,所谓“翻盘”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首先,成本高企的“死循环”,从军舰蔓延到商船。造船业是重资产、高投入行业,钢铁成本占船舶建造成本的60%左右,而美国本土钢铁产业的衰退与人工成本的飙升,直接让造船业失去了成本竞争力。数据显示,美国造船工时成本是中国的4.3倍,运营一艘美国船只的综合成本更是中韩船只的两倍之多。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便享有政府巨额补贴的军用造船领域,美国也已显露颓势。过去十年,美国国防部投入60多亿美元扶持造船业,却仍面临舰艇交付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美国海军计划30年内扩充至381艘战舰的目标近乎遥不可及。连暴利的军舰制造都难以支撑,依赖市场竞争的商船建造,更难在高成本压力下存活。其次,劳动力断层的“空心化”,无米之炊难以为继。造船业对熟练工人的依赖极强,而美国制造业的长期去工业化,早已让造船工人队伍严重萎缩。自2000年以来,美国造船业已流失超过2万名熟练工人,如今行业平均年龄高达52岁,年轻工人的从业经验远不及前辈。更棘手的是,熟练造船工人的培养需要“师傅带徒弟”的代代传承,在民用造船业近乎“断代”的情况下,美国根本无法快速补齐人力缺口。有媒体提议通过提升工资吸引劳动力,但这只会让本就居高不下的成本雪上加霜,彻底丧失国际竞争力。劳动力短缺的困境俨然成为无解之局。最后,金融利益的牵绊,从根源上瓦解振兴动力。与中国造船业深耕实体制造不同,美国航运业早已深度绑定金融资本,通过资本运作而非船舶制造获取利润。此次中美港口费争端中,中国的反制措施直指美国航运的金融软肋,即就是对美国股份占比25%以上的船运公司征收特别港务费,这直接触动了美国金融资本的核心利益。而美国航运协会明确表态支持暂停征收港口费,因为额外费用会增加企业成本、扰乱贸易流动,而金融势力的态度直接左右了政策走向。对这些资本而言,与其投入巨资重建造船产业链,不如通过金融操作赚取快钱,所谓“振兴造船业”的国家战略,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无论暂停港口费的妥协,还是美国海事行动计划的难产,美国造船业的振兴之路本来就是死路一条,不可能任务;因为成本高企、人力短缺、金融利益不一致,这三重硬伤相互交织,构成了难以突破的系统性困境。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地位,源于完整的产业链、充足的熟练工人和合理的成本控制,这是数十年积累的结果,绝非美国人短期贸易保护或政策扶持就能撼动。美国试图靠对华施压扭转颓势,最终却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暂停收费,恰恰印证了其产业振兴的不切实际。这场港口费争端的平息,与其说是美国的“妥协”,不如说是对产业现实的无奈承认,美国造船业的振兴,终究只是一场脱离实际的空想。当然还有稀土这个大棒在助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前日记随笔

前日记随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