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突然宣布! 英国首相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鲍威尔,今年早些时候曾主动联系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试图搭建英俄“秘密沟通渠道”,结果因英方全程拒绝倾听俄方立场,对话直接“夭折”!佩斯科夫直言:“连基本的相互尊重都没有,任何沟通都是空谈!” 听起来像电影里的剧情,可现实却真真发生了。英方伸出“白旗”邀请,结果俄方反而发现对面根本没在认真“聊”——你看我的话我听不,你要表达我想法你装没听,这种沟通能有意义吗?当一个大国对另一个大国说“我愿意交流”,可背后动作却是单方面的指责和标签化,那就不是对话,是表演。佩斯科夫的话里话外传递出一个信号:你要想坐下来谈,好,但得先给我起码的尊重。 这波僵局更不是空中楼阁。近来英国那起间谍案——66岁的霍华德·菲利普斯居然为了“轻松赚钱”向伪装成俄特工的警方透露了大量国家机密:从防长家庭住址到私人飞机位置,无所不包。结果英国政府在被自己漏洞戳穿后,却把焦点对准俄罗斯,开启一轮又一轮“反俄”宣传。这种“我自己摔倒了,先把你往墙上推”的操作,让人觉得英方是想用反俄牌给自己的灰尘找个替罪羊。 回头看两国关系的“发端”,要追溯到2018年的那场“中毒案”。英国断定俄方动用了神经毒剂,俄方坚决否认,随即两国互相驱逐外交官,后又带动欧盟16国加入。这事标志着信任破裂,从那以后就像裂痕玻璃,再也拼不回原样。现在看,裂痕已经冻住了,换句话说就是:你一句“我在听”,但我知道你其实没在倾听,那根本不是沟通。 换个角度来看,当两个大国想谈的时候,一个人放下姿态伸手,另一个人却只举着指责牌,那对话就变成了摆样子。英方想靠谈渠道拉俄进来的热情看似高,可实际动作却没有涵盖“听”的那一面;俄方说“先给我起码尊重”,不是耍横,而是建立谈判基础的前提。真相是,没有互信,没有倾听,把对话变成形式,那是浪费资源也浪费机会。 我个人觉得,这种冷冻状态对全球也不是好事。大国之间说话变得脆弱,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连锁波动——军事、情报、经济制裁、盟友联动……都可能被牵着走。英俄关系如果持续“你听我说我不听你说”,那不仅两国损失,国际社会也难以承受这种不稳定。重建起码的沟通机制,哪怕只有一点点诚意,也比嘴上喊“渠道”还好。 看清现实:这次不是谁强谁弱的问题,是谁愿意放下些姿态去听对方一句话的问题。大国竞争不是注定你死我活,它还可以有另一种模式——对话、理解、妥协。问题是,喊口号容易,真正坐下来、倾听、尊重却难。这一次,英方喊了“我愿意”,俄方却说“你连起码尊重都没做到”。在这里,关键不在于渠道是不是存在,而在于:那个“愿意”是不是带着诚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