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中国市场强大“磁吸力”从何而来】“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历经69载依然人气爆棚,第八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双11”吸引众多海外品牌入驻平台……最近,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让人们感受到合作共赢的阵阵热潮,见证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这里有最新的产品:AI助听器、赛博无人电动车、秘鲁“沙漠脆脆莓”……进博会上,各国企业带来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200多项为全球首发。这里有超高的人气:广交会上,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近10%;今年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进博会,参展企业较去年增加600余家,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再创新高。透过一个个开放合作平台,众多互利共赢的故事正在书写。 一名参展商感叹,“在广交会,你能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一家外媒直言,“进博会的成功不能仅仅用面积或交易量来衡量,它是用各国参与、投入并为共享未来投资的意愿来衡量的”。在四方宾客的纷至沓来中,在各国展商的参会热潮中,中国作为“全球工商界投资兴业的沃土”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有人曾用“磁吸效应”来形容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14亿多人口、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近1.9亿户经营主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这些都为中国市场的“超大规模”写下生动注脚。在这里,从细分的领域,到潜在的需求,都蕴含着广阔的商机。无论是小直径可控扩张血管支架等高新科技、人形机器人AEON的工业场景应用等创新服务,还是冈比亚腰果、布隆迪牛油果、洪都拉斯虾等“土特产”,都能找到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中国市场之“大”,不仅在于体量之巨,更在于“以天下之利为利”的广阔胸襟和博大智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持续出台的务实举措,更是互利合作的生动实践。 正如一家外企所说,“这里有绿色转型的‘刚需’机遇、产业升级的‘新质’机遇,以及中国企业‘出海’的‘协同’机遇”。从无人机翱翔的智慧农田,到机械臂舞动的智能工厂;从繁忙的跨境电商平台,到活力迸发的低碳未来社区;从不断缩减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不断扩容的免签“朋友圈”……把目光投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更能发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激荡下,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动中,中国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良好营商环境、宽广创新舞台、绿色增长条件,为各国企业蓬勃生长提供坚实支撑和充足养分。 中国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世界也以坚定步伐走向中国。“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开放,是我们充满信心要深耕的市场”“放弃中国市场,等于放弃未来十年的增长门票”……真诚的话语,道出业界的心声和共识。今年以来,从“组团”签约到开启“倍速”模式,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接连落地中国,1到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众多外资企业用实际行动表明,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汇聚百川千流,方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从南海之滨的广交会上演“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佳话,到黄浦江畔的“四叶草”见证东方之约;从“双11”电商交易走向全球,到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中国大市场的优势不断彰显、潜力持续释放、活力更加澎湃,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故事还将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