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上海警备区司令王必成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一些老战友纷纷打抱不平:“老叶授上将,老王怎么才授中将?这实在不公平。”于是,这些老战友要去找总干反映,谁料王司令摆了摆手讲:“我哪有老叶的功劳大?”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王必成获授中将军衔,当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授衔标准综合考虑资历、战功、职务等多方面因素,叶飞同期获上将,两人早年并肩在粟裕麾下作战,战绩并驾齐驱。一些老战友聚首时,看到王必成肩章,觉得级别不对等,忆起苏中黄桥那些并肩杀敌的日子。 这些战友从孟良崮到淮海,一路跟王必成出生入死,亲眼见他指挥部队化解险局。他们认为,叶飞虽功勋卓著,但王必成从鄂豫皖到朝鲜的历程同样漫长,贡献不该有别。有人提议联名向总干部部反映,争取调整级别,以示对老领导的认可。这样的声音在军中老同志间流传,反映出基层对公平的朴素追求。 王必成得知后,明确表示认可组织决定。他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无数同志长眠征途,活着的人应替他们继续前行。军衔只是形式,关键在实际贡献上。论起叶飞,他强调对方从闽西起就开辟根据地,抗日解放战中屡建奇功,授上将实至名归。王必成自认中将合适,避免了进一步争执。 这份态度在老战友中传开,有人感慨革命者应以大局为重。授衔后,王必成迅速投入上海工作,组织部队维护秩序,推动城市建设。风波虽小,却显露出军中同志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集体荣誉的维护。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让类似议论在军史上留下注脚。 授衔后,王必成继续在上海警备区任职,逐步转向南京军区副司令,负责东部沿海防御。1960年代,他参与多次军区演习,提升部队实战水平。1975年调广州军区副司令,次年转武汉军区,1979年升司令,直至1980年离休。这些岗位上,他注重正规化建设,推广新装备,强化军民联系。 休养期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指导军事研究,阅读大量资料,推动理论创新。1989年3月13日,王必成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追悼会上,老战友叶飞等出席,缅怀昔日合作。子女继承父业,投身国防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