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深层逻辑其实是很多人得到的服务,要么价格背离了他的预期(A),要么服务的价格已经和其价值严重脱节(B)。(A)前者在买车的时候就知道车要保养,但因为相关信息的缺乏,导致他对保养费用的预期出现了偏差。(B)后者在买车的时候也知道车要保养,并且也愿意付出与车价相匹配的保养费用,但却最终发现花出去的钱没有得到相符的服务质量。以上两种情况便是目前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这样的问题也引起了行业的关注,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喜忧参半的状态。✅可喜的是,根据(JD Power)的数据,在当下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行业整体售后服务满意度已连续两年大幅提升。(图1)⚠️忧的是,售后服务处于“健康态”的品牌比例,燃油车只有38%,而电动车更是只有24%。所以整个行业的售后服务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图2)➡️那么,有成功“解题”的方案吗?就像生病要有医保和保险一样,车企的服务包或许是解决这个困局的良方。(图3)❶用户的痛点的什么?害怕维修被宰、配件假货、保养麻烦;相应的爽点是“即时满足”,如免费取送车、上门补胎;痒点则是“情感价值”,比如服务的专属性。❷用得到的权益是加分项,用不到的权益甚至可能成为扣分项。❸额外需要提及的是,我从来都认为,优质的服务应该有相符的价格。这不仅是为了支撑短期的成本,也是为了更持久的服务质量,并保留了未来服务提升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