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于2025年11月5日宣布,决定从11月10号开始,暂时停止对美国那部分

萧兹探秘说 2025-11-12 13:33:00

东方大国于2025年11月5日宣布,决定从11月10号开始,暂时停止对美国那部分24%的额外关税征收,但原本10%的基本税率还会保留。这个调整涉及大豆、小麦和鸡肉这些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都是我们平时吃饭生活常会用到的东西,表面上看像是中方做了让步,实际只是把之前多收的那部分税先缓一缓。 国际粮市这锅粥,2025年就没安生过。上半年巴西巴拉那州的洪涝把15%的大豆田泡了水,原本定好的对华出口合同直接爽约,港口堆着的货柜比去年同期少了三成。这边刚慌神,美国中西部又传来坏消息,6月到8月的干旱让玉米和小麦减产超18%,美国农业部2025年10月的报告里写着,大豆库存比去年同期降了22%,价格倒是涨了40%。 更闹心的是乌克兰,黑海航运的不稳定让小麦出口量骤减,欧洲自己都不够用,原本从欧洲转口的粮食渠道基本断了。 咱们餐桌上的豆油、豆腐,十成里有八成得靠进口大豆;北方人爱吃的馒头面条,虽然主粮自给没问题,但优质小麦也得从国外补点缺口。2025年三季度,国内超市里的豆油价格比年初涨了12%,鸡肉价格也跟着往上飘,不是缺粮,是中间环节的成本被国际市场抬得太高。这时候把美国农产品的额外关税暂时停了,说白了就是给国内市场“卸卸压”,用更合理的价格把货进来,老百姓的菜篮子才能稳得住。 这会儿再看美国农民的反应,就挺有意思了。2023年到2024年,因为那24%的额外关税,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跌了近三成,很多农场主的仓库里堆着去年的陈豆,贷款都快还不上了。 2026年中期选举越来越近,农业州的选票对政府来说就是命根子,之前还在喊着要中国“让步”,现在咱们一松口,美国农业协会当天就发声明说“欢迎中方理性决策”,转头就给白宫施压,要求别再搞农产品贸易限制。这波操作,等于咱们用一个“暂时调整”,就把美国农业的主动权攥了一半过来。 别真以为这是咱们软了,10%的基本税率还死死卡着,这就相当于告诉美国:生意可以做,但规矩得按我们的来。而且咱们早留了后手,2025年上半年就和巴西签了长期大豆进口协议,又跟阿根廷谈妥了小麦采购价,从美国进口的量只占咱们总需求的三成不到。 就算美国想坐地起价,咱们也有替代渠道,根本不怕被卡脖子。反观美国,农业产业链早就离不开中国市场,大豆、鸡肉这些农产品要是再卖不出去,很多农场就得破产,这损失他们扛不起。 国际粮价这阵疯涨,本质上是部分国家搞粮食保护主义闹的。印度2025年3月突然宣布禁止小麦出口,澳大利亚跟着抬高大麦价格,这些操作把市场搅得一团乱。咱们这个时候调整关税,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给混乱的粮市递个信号:合作才能共赢,搞单边主义没用。事实摆在那,美国上半年还在限制农产品技术出口,现在看着自家仓库里的粮食,也不得不松口跟咱们谈。 11月10号政策生效后,首批美国大豆已经在运往中国的路上,到港价比之前低了15%。这既不是中方的让步,也不是美国的胜利,而是咱们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做出的理性选择。 说白了,贸易往来就像过家家,谁都别想占便宜,得拿出真东西来换。美国要是想靠农产品拿捏咱们,那是打错了算盘;咱们暂时停掉额外关税,也是为了让自家市场更稳,这笔账算得明明白白。 后续就看美国能不能拿出诚意,要是再搞小动作,那24%的关税随时能加回来,毕竟主动权从来都在咱们手里。

0 阅读:36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