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韩国华人表示,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八倍,中国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韩国,首先不可否认的是韩国人的工资确实是中国人的几倍,但达没达到八倍,这个还真不一定,毕竟现如今韩国人的平均工资大概就是1万多人民币,根本没有达到八倍,而且更重要的是韩国的物价是中国的几倍,难道这些韩国华人心里没点数吗? 现在有2025年的最新数据摆在这,中国的月平均收入是6711元,韩国是17464元,算下来韩国工资只是中国的2.6倍,连三倍都没到,哪来的八倍? 这数字差得也太远了,不知道这位华人是真没算过账还是故意夸大。而且韩国的工资水分还不小,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这个平均数,上班族的月薪中位数其实是1.84万,这意味着一半的人赚不到这个数。 就说普通岗位,制造业的中层一个月也就1.62万到2.16万,餐饮、零售这些行业的员工更惨,月薪才1.13万,这跟中国一线城市服务业的工资比,差距根本没那么大。 最底层的零工更别提了,近一成韩国人月收入不到5450元,比中国不少城市的最低工资高不了多少,总不能拿三星那些高薪码农三万块的工资,去代表全韩国人的收入吧? 再看咱们中国,虽然平均工资低些,但收入结构其实很实在,现在不少岗位工资都上去了,差不多4成的工作每个月能挣6000到10000块,二线城市里技术好的工人月薪过万太常见了。 真论起普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中韩之间的差距远没到“八倍碾压”的程度,那位华人明显是拿少数高薪行业的例子以偏概全,根本不看大多数人的真实收入水平。 更关键的是,韩国那点高工资早被离谱的物价啃得只剩空架子了,生活成本比中国平均高出105.7%,说白了就是赚得多花得更多,手里能剩下的真金白银未必比中国人多。 过日子最基本的就是吃饭,这方面的差距能把人看傻。韩国的牛肉一斤要230块,是咱们中国的五倍多,普通人平时根本不敢敞开吃,谁家要是顿顿吃牛肉,那得是条件特别好的。 就算是日常快餐,中国20-30块能搞定的一餐,韩国得花30-60块,连瓶0.33升的可乐都要2.17块,比中国贵了近一半,这钱不知不觉就花出去了。 住房压力更是压得韩国人喘不过气,首尔市中心一室一厅的月租金要5300块,这个价格在咱们中国的一线城市,能租到条件好不少的两居室。 要是想在首尔买套房,市中心每平米单价折合人民币8.9万,比北京五环内的房价还离谱。 年轻人想买房基本得靠父母资助首付,自己还得背着几十年的房贷,每个月还贷的钱能占工资的三成以上,压力大得很。 反观咱们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友好太多,不少年轻人靠自己打拼再加上公积金,买房的压力比首尔小太多了,就算是一线城市,只要踏实干,攒几年首付也不是没希望,不用像韩国年轻人那样几乎只能靠家里。 除了吃喝住,那些隐性的生活成本更能说明问题。韩国的教育支出高得吓人,私立幼儿园每个月就要5078块,国际小学一年的学费近1.6万人民币,普通家庭光是养孩子就快被压垮了。 医疗方面虽然有免费体检,但稍微好点的服务就得自掏腰包,一次普通的牙科治疗可能比中国贵两三倍,看个牙都得心疼半天。 就算是水电费、手机套餐这些固定支出,加起来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韩国一个单身人士不算房租的月均生活费就要7647.8块,而咱们中国同等条件下也就3000多块,这差距简直是明晃晃的。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韩国职场的“内卷”,普通人每天加班两三个小时是常态,名义工资看着高,折算成时薪反而没那么划算,不少人赚的都是“血汗钱”。 就拿那些拿1.13万月薪的超市收银员、送餐小哥来说,除去房租和基本伙食,几乎剩不下什么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25年韩国的最低工资只涨了1.7%,这点涨幅根本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其实是在下降的,韩国人自己都在为物价发愁,那位华人怎么就看不见呢? 再看看咱们中国,靠着规模化优势,教育、医疗这些关键领域的成本控制得合理多了,公立幼儿园收费亲民,普通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医保的报销比例也不低,生病看病不用太担心钱的问题。 那位华人只看到了韩国工资条上的数字,没算过实际的生活账,韩国的高收入背后是高物价、高压力、高内卷,看着光鲜,实则日子过得挺累。 咱们中国虽然平均工资低些,但生活成本更接地气,普通人的幸福感未必比韩国人差。拿“工资八倍”这种离谱的说法来贬低中国,本身就是没算清账的片面之词,说到底就是只看表面不看本质,根本没体会过两国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过日子不是看工资条上的数字有多好看,是看钱包里能剩下多少,看不用为柴米油盐反复算计,看养孩子、买房这些大事有没有盼头。从这些实际角度看,咱们中国普通人的日子过得踏实多了,那位韩国华人要是真能静下心来算算账,就不会说这种没点数的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