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灭掉中国?一股可怕力量来了!这回不是美国出手,普京笑到最后。俄乌冲突爆发三年多,全球车市格局翻了个面,欧洲、日本的车企集体撤出俄罗斯,几乎一夜之间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德国大众、丰田、雷诺等巨头关厂、断供,本土品牌拉达产能又顶不上来。 要知道俄罗斯曾是欧洲第二大汽车市场,每年近两百万台的销量让德国大众、日本丰田这些巨头眼馋得很,它们在俄罗斯建工厂、铺渠道,经营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可冲突一爆发,欧美国家带头搞制裁,这些车企立马慌了神,一边是本国政府的施压,一边是供应链的断裂,一个个都忙着打包跑路,连工厂都顾不上好好处理。 雷诺是第一个跳出来的,2022年5月就把年产能16万辆的莫斯科工厂,以1卢布的象征价卖给了俄罗斯政府,要知道这厂子从1998年就开始生产,光设备投入就值好几亿欧元。 紧接着日产也跟上,把能造Qashqai和X-Trail的圣彼得堡工厂以1欧元转手,大众、奔驰、现代也纷纷效仿,要么低价卖厂要么直接关张,短短一年多时间,西方车企在俄罗斯的产能几乎清零。 这些巨头撤得倒是干脆,可俄罗斯老百姓的日子得过,车是刚需。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冬天零下几十度,没车出门都难,之前靠进口和本土工厂供应,突然一下断了档,新车库存被抢空,二手车价格直接翻倍,有的热门车型甚至要加价才能买到。 有人说俄罗斯有本土品牌拉达啊,可拉达这些年早被西方技术卡得半残,生产线老旧,零件都得靠进口,西方一断供,拉达连发动机都造不出来,产能根本顶不上来,眼睁睁看着市场空白越来越大。 这时候不少人等着看普京的笑话,觉得俄罗斯汽车市场要彻底崩盘,甚至有人煽风点火说这是针对中国的前奏,可他们没料到,普京早就留好了后手。 西方车企前脚刚走,普京政府后脚就把橄榄枝抛向了中国。俄罗斯海关一路开绿灯,不仅简化中国汽车的进口手续,还降低了关税,甚至把那些西方车企留下的闲置工厂,优先交给中国车企合作使用。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像大众留下的卡卢加工厂,年产能超过20万辆,设备都是现成的,中国车企接手后稍作改造就能投产,省了好几年的建厂时间。 为啥普京偏偏选中国?因为他看得明白,全球范围内能立刻拿出大量靠谱汽车、还不受西方制裁影响的,只有中国。 咱们中国车企这几年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以前有人觉得国产汽车质量不行,可现在的奇瑞、哈弗、吉利、长安,造出来的燃油车皮实耐造,正好适应俄罗斯的严寒天气和复杂路况。 俄罗斯冬天冷,汽车电瓶容易出问题,中国车企就专门针对性改进;俄罗斯路况差,就加厚底盘、强化悬挂,这些细节让俄罗斯消费者特别买账。 更关键的是性价比,西方车企的车在俄罗斯以前卖得贵,一辆大众Polo都要十几万人民币,而中国的哈弗H6、奇瑞瑞虎,配置更高还便宜好几万,老百姓一算账就知道该选谁。 效果来得特别快,2023年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汽车就达到95万台,比上一年增长了快六成,到了2024年更是冲到115.8万台,市场份额直接超过了50%,也就是说俄罗斯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中国造。 奇瑞在俄罗斯建了372个经销商、687个展厅,哈弗的SUV成了俄罗斯街头最常见的外国车,吉利甚至和俄罗斯本土企业合作,推出了定制车型。 以前俄罗斯人买车先看大众、丰田,现在一进4S店就问有没有中国车,这种转变就是最实在的认可。 对普京来说,这步棋走得太妙了。解决了民生问题,老百姓能买到便宜好用的车,不满情绪就少了,社会更稳定。还拉动了俄罗斯经济,中国车企在当地建厂、招聘工人,带动了就业,汽车进口带来的税收也充实了国库。 更重要的是,摆脱了对西方汽车的依赖,以前俄罗斯汽车市场被西方卡脖子,现在换成中国供应,再也不用担心别人断供。西方车企一看急了,想回来却发现根本没位置了,他们的工厂要么被中国车企接手,要么设备都生锈了,重新建厂不仅要花几十亿欧元,还得等三五年,等他们建好,中国车企早就把市场站稳了。 雷诺之前损失了20亿欧元,日产也赔了快7亿美元,这些巨头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车企赚得盆满钵满。 有人说这股力量可怕,其实可怕的是某些人固有的偏见,他们看不到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也看不懂国际合作的双赢。这根本不是什么针对中国的阴谋,而是普京的战略智慧和中国车企实力的共同结果。 普京笑到最后,是因为他选对了合作伙伴;中国车企能抓住机遇,是因为多年来在技术和品质上的积累。 西方车企用自己的仓皇撤退,给中国汽车业铺了路,也让俄罗斯看清了谁才是真正可靠的伙伴。现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定了,中国车的性价比、适应性和服务网络,不是想回来就能轻易撼动的。 这股所谓的“可怕力量”,说到底是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下,实力和选择共同造就的必然结果,而普京和中国车企,都成了这场变局中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