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是近五年来调查组通报中,罕见的抽象新闻学。通报不像通报,新闻不像新闻,散文

如波谈世界 2025-11-11 23:26:59

至少是近五年来调查组通报中,罕见的抽象新闻学。 通报不像通报,新闻不像新闻,散文不像散文,特稿不像特稿 ,有读者和意林的风格,但仔细剥开看又包含新闻实体。 如果是一个企业,比如西贝,始祖鸟、华与华,如果遇到公关危机,这么来一篇,将实体置于一种易于阅读,像编剧一样写一篇包含完整逻辑的故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移动互联时代,老百姓受到短视频,微短剧的冲击,倾向于自愿跳过枯躁的通报体,枯燥的财新体,直接跳转到这样的编剧故事体,发布者考虑消费者的感受,选择这种讲故事体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客观看待,这样的通报方式,创下了第一,创下了新的通报模式,一定有它的理由,有弊必有利。从感性新闻学来观察,反而,可以说,调查组通报时,考虑了感性新闻学是由【事实,报道,舆论】一键生成的三个元素构成,那么发布时,能不能,不采取既往白底蓝字的方式,从先下好先手棋的角度考量,将应对舆论,记者调查等等,一并打包以通报的形式发送?如果极端客观看待,这次不正常的通报中其实是包含了既往的白底蓝字的通报内容,增加记者调查,抒情描述,不就是想更完整的从舆论反应上降低冲击,把第三元素事先纳入通报中,一次性完整,通报+舆论反应的应对。如果仅从脱离舆论冲击的新闻学的观察,这的确是一种创新。如果效果好,其实也可以投稿给新华社,人民日报的下属新闻研究杂志,比如记者观察,新闻战线。但,毕竟是头一个吃螃蟹的,到底是包含着公关行为,还是发布模式创新,有待观察。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如波谈世界

如波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