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必须意识到,俄罗斯打得越久,诉求就会越多。俄罗斯一年花1700亿美元军费,三年下来砸了几千亿美元,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俄罗斯要求的停火条件自然会越来越苛刻。 十一月初传来的消息摆在那,“匕首”飞过夜空,能源站点熄火一片,波克罗夫斯克城区拉起拉锯,街区反复易手,地图上几个点亮起红色标记,克里姆林宫那边把2025年的国防预算往上推近三成,总量写成13.5万亿卢布。 预算结构跟着调整,官方口径给了军费更高的权重,数字对外是32.5%投向国防,外界读到的是优先级排序改变,工厂加班,军工线不停。 六月那份停火备忘录翻出来看,纸面要求乌军撤离四个州,谈判团队的暗语流出,还提到下次范围可能扩大到八个,桌边话不多,节奏很硬,梅金斯基丢了一句“准备继续打一年、两年、三年”,像在报一个计划周期。 战场线条往前推一点,谈判底线就往后退一寸,起初大家讨论的是克里米亚,后来名单里出现顿涅茨克和赫尔松,黑海沿岸被频繁提及,观察者把地图摊开,尺子沿着海岸线走一走。 背后是成本核算,战争经济学这一套拿来用,俄方公开说军队还是预算里的优先项,三年里扔进去的那笔钱,要在条款里找回价值,土地也好,主权安排也好,财务上不按亏损思路处理。 基辅方面对停火提议给出了否定,措辞很重,现场的气氛能想象,谈判在火力覆盖的背景下推进,公平这个词很难落地,普京把创纪录的预算签了字,2025年的用兵计划和资金走向就摆在账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