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情况! 印度突然宣布了!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0日傍晚6点52分,红堡地铁站旁突发汽车爆炸,目击者惊呼“冲击力超强烈,一声巨响后浓烟滚滚”,现场画面触目惊心。 懂点地理的都知道,红堡地铁站可不是普通的站点。它挨着印度新德里最出名的红堡景区,对面就是贾玛清真寺,步行几分钟就是昌德尼·乔克集市——这地方白天游客挤得挪不开脚,傍晚正是下班族和逛集市的人往家赶的时候,人流密度大得吓人。在这种寸土寸金又全是人的地方,一辆汽车突然炸了,威力还大到震灭路灯,火焰窜好几米高,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更让人揪心的是,爆炸不光毁了出事的车,还连带烧了旁边三四辆汽车,最后算下来至少10人没了命,还有一大批人受伤。 最该追问的是,地铁站旁的安全防线怎么就成了“纸糊的”?按公共交通的安全规矩,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周边本就该对车辆停放和人员进出严加管控。像咱们国内有些城市早就明文规定,地铁站150米内不准停机动车,就是怕有人浑水摸鱼藏危险品。可红堡地铁站这儿,不光能随意停车,甚至能让藏着爆炸物的汽车安安稳稳停到傍晚,连个可疑排查都没有。要知道,正规的地铁防爆流程里,监控预警、入口安检、可疑物品识别都是必选项,这些基础措施在红堡地铁站显然落了空。 更让人无奈的是官方的应对逻辑,总透着股“事后补救”的敷衍。爆炸刚发生时,现场乱成一团,还是消防和警方赶过来才封锁了区域,把伤者送进医院。等到第二天,总理才在社交媒体上慰问家属,内政部长说“正在调查原因”,然后就在全国范围发警报、加强安保。可这些动作来得太晚了——要是早把地铁站周边的车辆管控、爆炸物检测做到位,何至于等到爆炸发生才想起补漏洞?这种“出事后才紧张”的模式,根本防不住藏在暗处的危险。 红堡这地方的特殊性,本就该让安全措施再严三分。它不只是个旅游景点,还是个历史地标,从德里苏丹国时期就见证着城市变迁,如今每天要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市民。这么重要的区域,安全规划却跟不上现实需求。周边的商铺、集市和地铁站挤在一块,道路本就狭窄,还任由机动车随意停靠,既挡了疏散通道,又给危险物品进入创造了机会。反观其他地方的经验,要么用防爆隔离墙分流人群,要么靠智能系统预警异常,这些成熟的防护手段,在红堡周边压根见不到踪影。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爆炸性质还没个准信,但不管是意外还是人为,这起事故都戳破了新德里公共安全的短板。城市越热闹,人流越密集,安全弦就该绷得越紧,而不是把风险藏在“方便管理”的惰性里。那些被烧伤的伤者、失去亲人的家庭,要的不是事后的慰问和警报,而是能让人安心出门的日常防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