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亚洲时报》文章:多极金融站稳脚跟,去美元化迎来转折点中俄印三国间几乎所有

地球的镜头 2025-11-11 10:51:48

转一篇《亚洲时报》文章:

多极金融站稳脚跟,去美元化迎来转折点

中俄印三国间几乎所有贸易均已采用本币结算,为其他国家放弃美元提供了蓝本。

“推动全球金融民主化——确保没有任何单一国家能单方面向他国发号施令。”

“每一轮新制裁都表明,美元已不再单纯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控制工具。”

“11月4日,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表示,俄中之间几乎所有贸易(确切地说是99.1%)如今都在西方金融体系之外进行,仅使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

这绝非又一个普通数据,而是一个清晰的无声信号:美元一统天下的时代正在落幕。二战以来,全球贸易的轴心首次不再仅仅围绕华盛顿和华尔街转动。

就在几年前,俄中之间的几乎每一笔交易都要通过西方银行,以美元或欧元结算,并受到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西方主导体系的监控。那个时代如今已一去不返。

乌克兰战争以及随后西方对俄实施的雪崩式制裁,完成了数十年经济理论未能实现的目标——迫使俄罗斯重构其经济脉络。

在被切断西方信贷渠道、冻结外汇储备市场准入并禁止使用美元结算后,俄罗斯转向了东方。其结果便是我们如今所见:俄中贸易中99%的结算已脱离西方货币。

制裁的反噬效应

西方本欲通过制裁孤立俄罗斯,却反而加速了俄罗斯与亚洲的融合。这一现象给出了明确启示:压迫往往能催生创新。

全球南方国家收到了一个清晰信号:当美国及更广泛的西方通过冻结俄罗斯资产、限制银行准入并威胁摧毁整个经济体,将其货币武器化时,你的财富安全与否,全凭华盛顿的脸色。

对世界大多数国家而言,这一认知成为了转折点。正如俄中外交官如今常称的“全球多数派”,开始将去美元化视为一种自卫手段,而非反抗行为。

“经济主权”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口号。这一曾经仅为政治理论家探讨的概念,如今对那些厌倦了在美国金融霸权阴影下生存、且许多国家认为美国存在金融权力滥用的国家而言,具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

对俄制裁是导火索,但火种已埋下数十年。从伊朗到委内瑞拉,从古巴到阿富汗,美元被过度用作地缘政治武器,其中立性和可靠性已遭到侵蚀。

每一轮新制裁都表明,美元已不再单纯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控制工具。

新的金融轴心

俄罗斯卢布和中国人民币应运而生。起初是为应对制裁、求得生存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如今已成为新金融生态系统的基石。

俄中贸易不再依赖以美元为中介的结算方式,资金通过本地机构直接流通。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现已连接185个国家的近5000家银行,完全绕过了SWIFT。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近期证实,俄罗斯与中国、印度之间90%至95%的贸易如今均采用本币结算。这一转变并非官僚机构的刻意规划,而是在需求和市场逻辑的驱动下自然演进的结果。

这并非俄罗斯独有的现象。金砖国家内部推动贸易结算本地化的势头日益强劲。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提供本币贷款,以避免借款人受美元波动影响。

东盟国家也希望加强区域联系,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一种理念,而非对抗

将去美元化解读为反美运动是错误的。

正如许多分析师所指出的,其目标并非“摧毁”美元,而是推动全球金融民主化——确保没有任何单一国家能单方面向他国发号施令。

在世人心目中,各国首次公开质疑单一货币是否应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如此压倒性的影响力。

本质上,这是一场理念的转变。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元象征着稳定、信任和可预测性。

截至2024年,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约57.7%——这一占比依然可观,但较2000年的71%已稳步下降。其侵蚀过程虽缓慢但持续。

而随着俄中展示出可行的替代方案,这一下降趋势可能很快会加速。

中国的战略耐心

对中国而言,这是耐心与精准的胜利。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寻求人民币国际化,但西方的疑虑和中国自身的资本管制使其进展缓慢。

如今,俄罗斯的孤立状态为人民币赋予了突如其来的实际作用。通过以人民币结算能源交易,中国既获得了折扣价的俄罗斯油气资源,又提升了自身货币的信誉。

然而,这种合作并非没有风险。俄罗斯对中国市场和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这让中国拥有了不对等的影响力——假以时日,俄罗斯可能会对此感到不满。但就目前而言,需求压倒了谨慎。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外交远不止于俄罗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要求以人民币支付。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正纷纷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以开展直接贸易。曾几何时,大型经济体考虑用其他货币支付石油款项是难以想象的,但如今这似乎已成为必然趋势。

金砖国家的蓝图

金砖国家(BRICS)曾被斥为一个松散的缩写词,如今正逐渐演变为一个平行的经济秩序。其即将推出的支付系统旨在促进跨境交易,且不触及西方主导的SWIFT网络。

尽管如此,这一尝试并非没有摩擦。金砖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模式上差异巨大。与西方存在联系的印度和巴西行动谨慎,而中国和俄罗斯则推动更大程度的独立。但即便是谨慎的步伐,也标志着进步。历史告诉我们,金融革命很少是突然发生的——它们是累积的结果。

华盛顿已对此有所察觉。包括唐纳德·特朗普在内的美国官员警告称,绕过美元可能会招致新的美国关税或制裁。但这一威胁本身恰恰凸显了问题的核心:每一项针对美元替代支付系统的惩罚性措施,都只会强化这些系统存在的合理性。

货币权力紧随经济权力。20世纪初,英镑让位于美元,只因底特律和匹兹堡的工厂产量超过了伯明翰和曼彻斯特。如今,随着制造业和资源开采业向东方转移,全球金融体系也正缓慢但坚定地随之调整。

多极金融的黎明

诚然,卢布-人民币联盟并非对美元的颠覆,而是承认世界已不再适应单中心体系。自1945年以来,全球贸易流动首次真正实现多极化。

美元不会一夜之间消失——没有任何货币会这样。但它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正在终结。未来的图景将更加碎片化,但也更加平衡——俄罗斯用卢布贸易,中国用人民币,沙特用里亚尔,印度用卢比。

这场脱离美元主导的转型必然会充满波折,有时还会效率低下,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将更加多元化。

诞生于二战废墟之上的美元时代,为世界带来了七十年的稳定——也带来了七十年的依附。下一个时代,在制裁与韧性的熔炉中诞生,将承诺一种不同的未来:通过多元化实现主权独立。

美元并未消亡,但它已不再独霸天下。

普京授勋时别针卡住咧嘴变表情包泽连斯基称全世界都怕特朗普我不怕热点解读

0 阅读:2
地球的镜头

地球的镜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