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甲午战争时,萨镇冰看着清军从汉城一路败退到威海,7年之后又是八国联军。到了1950年,萨镇冰见证了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打进汉城,横推十六国联军,而从甲午到朝鲜战争,只不过短短的五十六年,但却又恍如隔世。 说起萨镇冰这个人,得从他的出生说起。他1859年3月30日生在福建福州一个书香门第,家里父亲是私塾先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教育孩子那叫一个认真。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念书,七岁能背四书五经,八岁因为身体弱点停了学业,转头帮家里干活。福州靠海,船来船往的,他对这些事儿感兴趣,十四岁考进福州船政学堂,那地方是李鸿章推动建的,专门搞海军人才,免费管吃管住。他学驾驶专业,航海、炮术、英语啥的都得练。同期有邓世昌,两人是同学,毕业后都进了北洋水师。1876年他毕业,成绩好,先去英国留学,在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转了一圈,学了舰炮安装和战术。1880年回国,干过南洋水师大副,又调北洋水师学堂教习,后来管威远号、广济号这些船。北洋水师那时候风头正劲,他一步步爬上来,到1894年当康济号管带。 甲午战争一打响,日本人在朝鲜半岛闹事儿,清廷让北洋水师去帮忙。萨镇冰带船护送陆军运兵到牙山港,本来是增援汉城方向的,结果清军在平壤外围就顶不住了,日军推进快,清兵从汉城一路败退。他眼瞅着陆军报告说阵地丢了,队伍南逃到山东沿海。舰队跟着掩护,途中还碰上日舰骚扰,开火还击,但整体战局烂了。1895年1月,威海卫海战开打,丁汝昌让他带三十名水手守日岛炮台,那岛小,离刘公岛两海里,上面就八门克虏伯炮,弹药也不多。他驻守十一天,日军联合舰队二十五艘船围上来,速射炮轰了岛上,树木断裂,墙体裂开,他指挥士兵反击,击伤几艘日舰,但弹药用光,三人阵亡,最后炸了炮台撤回刘公岛。陆上淮军炮台那些,本来也是北洋系统的,五天就全丢了,日军登陆后守军散了。北洋水师主力投降,丁汝昌自杀,萨镇冰负责收殓阵亡将士尸体,战后革职回乡。 这事儿过去没几年,1900年八国联军又来了。慈禧西逃,北京天津乱套,联军炮舰从大沽口直上渤海湾,海军残舰被抢了不少。萨镇冰那时候复职了,眼见天津水师学堂烧成废墟,他上书朝廷,说得购新舰补充损失,列了日军船的数据。清廷勉强同意,他去欧洲谈生意,监督新船下水。甲午后重建海军不是一蹴而就,1909年清政府派载洵和他出国考察,去了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看海军基地、大学、船厂,回来编了《筹办海军七年分年应办事项》,把南北洋舰队合并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他当上海军统制,管全国海军,总司令级别。1910年海军部成立,他是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支持革命,在武昌起义关键时候帮了大忙,没让海军打内战。 民国成立后,萨镇冰继续干海军,1912年当海军总长,兼代总理,管过福建省长。海军那时候分南北,他力主统一,买了些新船,但军阀混战,海军也散了架。他1921年卸任总长后,办慈善,设孤儿院,生活简朴,没贪过一分钱。抗日战争时,他支持国共合作,1949年解放军进福建,他拒绝去台湾,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他91岁了,当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开国大典他上天安门,站那儿看礼炮响。 朝鲜战争1950年爆发,美国带联合国军插手,十六国部队以美军为主,韩国军配合,推进到鸭绿江边。中国出兵,志愿军入朝。第三次战役从1950年12月31日打响,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统一指挥,六个军加上人民军三个军团,目标是三八线。联合国军想固守那条线,但志愿军稳扎稳打,先歼灭临津江到北汉江的南朝鲜军,然后渡汉江。1月4日,志愿军进汉城,联合国军撤退,李奇微指挥的部队边打边退,丢了汉城。整个战役志愿军推进两百多公里,歼敌万多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圣诞进攻的残局。萨镇冰在家听广播,得知汉城光复,想到五十六年前甲午从汉城败退的旧事儿,赋诗一首,感慨国家变了样。 萨镇冰活到1952年4月10日,九十三岁,在福州去世。身后没财产,就些书和旧军服,葬得简单。他一生见识中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到重建又散,到新中国重塑。甲午时日本一个国家就打趴清军,八国联军八国欺负,朝鲜时十六国联合国军来犯,但志愿军顶住了。这五十六年,中国从积弱到站起来,海军也从零起步。萨镇冰没赶上现代海军大发展,但他的经历就是活教材,早年留学学技术,中年守岛抗敌,晚年支持新政。他不爱吹牛,干实事,廉洁到骨子里,海军人学他那股劲儿。现在看他的故事,觉得中国海军走得稳,靠的就是一代代人咬牙往前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