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已经发现,俄罗斯虽然可以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所有的军事目标,工业基地,但是最后根

栗頿聊 2025-11-10 17:11:08

普京已经发现,俄罗斯虽然可以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所有的军事目标,工业基地,但是最后根本无法改变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峙的局面,因为乌克兰所有需要的武器、坦克、无人机、战车、轻步兵武器都是来自于北约国家制造和援助,现在乌克兰国内根本没有能力制造,这也是西方援助一停,泽连斯基就怒骂的原因。   晚上的时候,俄罗斯一枚巡航导弹“嗖”地飞过去,精准砸中了哈尔科夫郊外的军用仓库,火光一下子把半边天染红了。   单看这一下,确实打得挺准,也是过去这么久俄军行动的一个缩影。可让人想不通的是,俄罗斯明明能这么高效地摧毁乌克兰的各种目标,怎么就没法拿到战略性的胜利呢?   后来普京也该发现了,问题出在根子上——俄罗斯拼尽全力打乌克兰的“身子”,但乌克兰真正能撑下去的“命门”,根本不在导弹能打到的地方。   要是打胜仗只看毁了多少目标,那俄罗斯早赢了。它的空天军把乌克兰全境的工业和军事设施往死里炸,最猛的时候一个月就扔了五千三百多枚制导炸弹,累计毁了不下五千个军事目标。   不管是修坦克的车间,还是造无人机的生产线,乌克兰自己能造武器的家底,从物理层面差不多被掀翻了。   可这些战果加起来,其实都是“毁了白毁”的幻觉。前线该僵持还僵持,双方打得你死我活也没见谁占着多大便宜。   那些被炸平的军火库,里面的弹药很快就有北约新援助的补上了。说白了,乌克兰七成的武装力量装备,像坦克、远程火炮、防空系统这些能决定战局的家伙,本来就靠从外面进口。   普京的导弹每炸掉一个乌克兰本土的目标,都只是再证明一次:他炸的,不过是乌克兰打仗能力的“影子”罢了。   乌克兰为啥自己造不了武器还能撑住?   因为它能接着打的真正“靠山”,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厂仓库,而是导弹根本炸不到的“北约契约”。这玩意儿不是写在纸上的协议,是靠政治承诺、跨国工厂的产能和高效物流网凑起来的“续命系统”。   造武器的是德国莱茵金属、美国雷神这些公司;存武器的是波兰、罗马尼亚的二十多个中转站;拿主意的则在华盛顿、布鲁塞尔和伦敦。   这套系统特别灵活,还不怕被打垮。俄军在战场上毁一辆德国“豹2”坦克,跟给德国工厂下了个新订单没啥区别。   通过这条补给线,武器从出厂到送往前线,最快三四天就到了。这种看不见的“靠山”彻底改变了打仗的算法,变成俄罗斯一个国家跟整个西方工业世界耗着。   泽连斯基到处跑也能说明这事儿,他根本不是忙着重建国内工厂,而是天天往各国首都跑,就为了让这份“北约契约”能稳住、能持续。   有时候他为援助来得慢发火,其实就是个靠外部补给过日子的“管理员”,急得没办法才那样。   之前俄罗斯可能还没琢磨透,后来慢慢该明白,靠导弹炸根本毁不了这个“北约契约”。   既然没法削弱乌克兰的打仗能力,那战争目标就得换个方向——从“炸烂”变成“占住”,也就是抢那些乌克兰没法从外面弄来、能长期攥在手里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所以战争刚开始想“速战速决”的想法,就换成了更实际也更狠的“占地盘”。   俄罗斯现在占着乌克兰18%到20%的土地,这些地方不只是用来缓冲的,被当成了打这场仗最后的“好处”。   这些土地攥着乌克兰经济的命:顿巴斯90%的煤炭,欧洲最大的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电力,赫尔松能种庄稼的黑土地,还有黑海的关键港口,全在这儿。   为了把这些地方彻底变成自己的,俄罗斯在当地发了120万本俄国护照,逼着用卢布花钱,还修了深沟高垒的防御工事。   现在普京老说“基于现实的和平”,其实就是想让全世界认了:这些土地,现在是我的了。   这么看,这场打得没头没尾的战争,其实在两条道上同时进行:乌克兰和它的盟友在使劲维持那个看不见的“北约契约”,保证援助不断;俄罗斯则在拼命把占来的土地攥紧,想把“占地盘”说成是自己的胜利。   最后谁赢谁输,不是看谁能打下对方的首都,而是看这份“北约契约”能撑多久,还有俄罗斯占的这些土地,到底能不能真的成为压垮对方的“重量”。

0 阅读:3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