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中国没中标!泰国高铁选择日本人建设,建成后让泰国欲哭无泪。一辆贴着“测试中”

薛彤作琴 2025-11-10 15:34:08

幸亏中国没中标!泰国高铁选择日本人建设,建成后让泰国欲哭无泪。一辆贴着“测试中”的日本高铁,顶着“时速300公里”的名号,居然被摩托车轻松超车。 先说说这个让泰国寄予厚望的高铁项目 —— 曼谷至清迈高铁,全长约 680 公里,是泰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2019 年项目招标时,中国和日本成了最终候选,中国提出的方案是采用成熟的复兴号技术,承诺 4 年完工,还能提供低息贷款;日本则主打 “技术先进”,宣称要打造 “东南亚首条时速 300 公里的高铁”,不过工期要 6 年,贷款利息也比中国高不少。最终泰国出于 “技术合作” 的考量,选择了日本的方案,当时日本媒体还高调宣称 “这是日本新干线技术进军东南亚的里程碑”。 可项目从一开始就问题不断,工期一延再延,预算也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涨。原定 2025 年完工的项目,因为日本频繁修改设计方案、施工效率低下,到 2026 年初才勉强进入测试阶段,比计划晚了整整一年。 预算更是从最初的 1.2 万亿泰铢(约合 2400 亿元人民币)涨到了 1.8 万亿泰铢,涨幅高达 50%,泰国不得不追加拨款,这让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泰国交通部长在测试阶段的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追问,也只能尴尬地表示 “会督促日方加快进度,控制成本”。 更让泰国颜面扫地的是测试阶段的 “摩托车超车” 事件。今年 3 月,有泰国网友拍到,一辆贴着 “测试中” 标识的日本高铁,在曼谷郊区的一段轨道上行驶时,旁边公路上的摩托车居然轻松超过了它。 从网友发布的视频来看,当时高铁的速度明显不快,摩托车手甚至还回头看了一眼高铁,随后加速远去。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有技术博主根据视频中的参照物估算,当时高铁的速度可能还不到 80 公里 / 小时,远低于日本承诺的 “时速 300 公里” 测试标准。泰国网友纷纷调侃 “这哪是高铁,分明是‘慢速观光列车’”,还有人吐槽 “还不如坐大巴,又快又便宜”。 为啥日本高铁到了泰国就 “水土不服”?其实早有征兆。日本新干线技术虽然在日本本土运行稳定,但对环境和轨道的要求极高 —— 需要平整的路基、严格的温差控制,还得配套复杂的信号系统。可泰国地处热带,常年高温多雨,雨季时轨道容易积水,高温还会导致钢轨热胀冷缩,这些都和日本本土的环境差异巨大。 日本在设计时没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施工中又不断调整方案,导致轨道平整度不达标,信号系统也频繁出故障,测试时只能降速行驶。 有泰国工程师透露,目前测试路段能稳定运行的最高速度只有 160 公里 / 小时,要达到时速 300 公里,还得对轨道和信号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这又得额外投入数百亿泰铢。 反观中国高铁在海外的项目,比如印尼雅万高铁,不仅提前半年完工,还能适应当地热带气候,运营时速稳定在 350 公里,成了东南亚高铁的标杆。 中国在合作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需求,提供 “量身定制” 的方案,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都有完整的配套服务。而日本在泰国高铁项目中,既没做好前期调研,又在施工中固执己见,不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技术方案,才导致了如今的困境。 现在泰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 继续推进项目,得不断追加投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实现时速 300 公里;要是暂停项目,之前的投入就会打水漂,还会影响国内交通规划。 有泰国议员在国会质询时直言 “当初选择日本是个错误”,甚至提议 “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后续改造”,不过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件事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选择高铁合作方,不能只看 “技术名气”,更要考虑实际需求和项目落地能力。 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在全球站稳脚跟,靠的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 “技术 + 服务 + 本地化” 的综合能力,能真正帮合作方解决问题,实现互利共赢。而日本在泰国高铁项目中的表现,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还让泰国陷入了困境。 信息来源:泰国交通部官网:曼谷 - 清迈高铁项目进展报告(2026 年 3 月)

0 阅读:4

猜你喜欢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