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剩的产品?可古巴内经济萎缩、物资供应崩溃,学生在那边连饭都成了问题,还得靠中国大使馆每月补贴生活费。 首先,得先看清古巴的物资紧缺已经到了什么地步,这绝非 “缺几样东西” 的小麻烦。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今年 9 月在联合国大会上直言,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已持续六十多年,如今正演变成一场 “制造饥饿与绝望的经济战争”。 仅 2024 年 3 月到 2025 年 2 月这一年,封锁造成的损失就达 75.56 亿美元,比上一时期暴涨 49%,累计损失更是突破 1706 亿美元。 能源短缺是压垮民生的第一道坎,古巴每天需要 12.5 万桶石油,自给率却不足三成,美国还切断了其通过国际金融体系购油的渠道,导致全国性大停电成了常态。2025 年入夏以来,首都哈瓦那每周至少停电 3 次,每次持续 5 到 8 小时,医院只能靠备用电源维持,居民冰箱里的食物频繁变质,空调彻底成了摆设。 能源不足又连锁引发了生产停滞,制糖、烟草这些古巴的支柱产业,因频繁断电开工率不足五成。经济一垮,民生跟着沦陷,超市货架常年空荡荡,米面油等基础物资得排几小时队才能买到,价格还在通胀中飞涨。 更揪心的是,干旱叠加能源危机让供水系统也出了问题,全国超过 86 万民众面临缺水困境,东部省份甚至得靠水车送水,可水车又常常因为缺油停摆。 在古巴的中国留学生对此感受真切,当地超市很难买到新鲜蔬菜,物价涨幅远超预期,要是没大使馆的每月补贴,基本的吃饭需求都难以保障。 有人会问,就算古巴没钱,咱们卖便宜点甚至赊账不行吗?核心症结恰恰出在 “钱” 和 “渠道” 上。美国的封锁不仅让古巴赚不到外汇,还搞 “长臂管辖”,谁跟古巴做生意就可能遭制裁。 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怕被牵连,压根不敢跟古巴有资金往来,连合法交易都避之不及。国际贸易大多用美元结算,可古巴连正常使用外汇的渠道都被切断,就算中国愿意低价供货,他们也没法完成支付。 更现实的是,中国企业要是不收钱,成本根本无法覆盖,而且一旦与古巴有贸易往来,还可能面临美国的制裁风险,这绝非 “低价” 就能化解的难题。 退一步说,就算物资运到古巴,也未必能顺利到民众手里。古巴的物流系统早已因缺燃料、缺备件濒临瘫痪,哈瓦那 100 多辆公交车此前因缺零件停运,直到今年 7 月中国援助的发动机、轮胎等备件到位,才慢慢恢复运营。 交通不畅加上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老旧,大规模物资运抵后,很容易出现滞留或分配不均的问题。今年 8 月古巴东部遭遇旱情时,国际援助的净水设备就因运输受阻,延迟了十多天才送到缺水民众手中,这也说明物资交付只是第一步,后续流通的难题同样棘手。 其实中国一直没停下对古巴的帮助,只是选择了比 “卖物资” 更贴合实际的方式。考虑到能源危机是根源,中国今年 3 月已向古巴交付了 35 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的首批设备,这些设备将建成 7 个光伏电站,并网后每年能帮古巴节省 1.8 万吨进口燃料,缓解电力压力。 古巴自身也在努力自救,计划到 2030 年建成更多光伏园区摆脱燃料依赖,可这些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在美国封锁下寸步难行。更无奈的是,古巴北部墨西哥湾明明有新探明油田,却因缺乏深海钻井设备和技术,只能眼睁睁看着资源闲置。 国际社会对美国封锁的反对声一直不断,联合国大会每年都会通过终止封锁的决议,可美国始终置若罔闻,还变本加厉将古巴重新列入 “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名单,进一步加剧其困境。 现在越来越多人看清,古巴的困境根本不是 “买不到便宜物资”,而是外部封锁造成的 “经济窒息”。美国的制裁切断了古巴的收入来源和贸易渠道,形成 “能源短缺 — 生产停滞 — 民生恶化” 的死循环,就算有国家愿意伸出援手,也会被 “长臂管辖” 掣肘。 中国的援助能解燃眉之急,但要真正改变现状,关键还得靠解除封锁,让古巴能正常参与国际贸易、恢复经济活力。等到那时,不用外人提议,正常的贸易合作自然会水到渠成,古巴民众也能真正告别物资紧缺的日子。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美国封锁加剧 古巴经济一年损失超 75 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