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还能撑多久?说白了,俄罗斯最大的底牌是人。看看俄土战争,打了24

史鉴奇谈 2025-11-10 14:10:47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还能撑多久?说白了,俄罗斯最大的底牌是人。看看俄土战争,打了241年,差不多每二十年就干一仗,只要年轻人攒够了就开打,生娃打仗两不误。中国清楚俄罗斯这民族的脾气,要是翻脸就是个甩不掉的麻烦。现在北约把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两个斯拉夫兄弟塞进一个局里搅和,算是本世纪昂萨犹太集团最成功的计谋。   眼下俄乌冲突打成这德行,早就不是闪电战了,彻底变成一场看谁血条长的消耗战。2023年那会儿,《经济学人》就判断双方得为“长期战争”做打算,俄罗斯自己也醒过味来,知道急不得,干脆把调门从“去纳粹化”调成了“打赢代理人战争”。   这仗打得,俄罗斯国内的经济骨架都跟着变了形,2025年军费预算飙到13.5万亿卢布,历史上头一回压过了社会福利开支,整个国家朝着“军事化”猛拐弯。   但这背后藏着隐患,枪炮造得欢,民生就得瘫,通货膨胀和劳动力短缺像俩影子紧紧跟着,这完全就是苏联时期“要大炮不要黄油”的老路数,明摆着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   不过俄罗斯人似乎真扛得住揍。西方制裁像重拳砸下来,他们却靠着一手“进口替代”把军工生产线折腾得呼呼转,坦克年产量愣是冲到3000台,炮弹日产也能拉到上万发。   这能耐不是天上掉的,苏联留下的老本儿厚实——苏联那会儿搞了阿库拉级、亚森级这些核潜艇,现在俄罗斯还能拿它们当底气,躲深海跟对手叫板。   但光吃老本不行啊,俄军也在边打边学,无人机、电子战这些短板,他们正玩命补课,甚至把叙利亚战场的经验揉进新战术里。这种“打一仗进一步”的劲儿,跟当年克里米亚战争输惨了反倒逼出农奴制改革一样,挨揍反倒刺激它变得更难缠。   说到俄罗斯最大的底牌,还真是它那套“人海战术”。别看它人口总数往下出溜,适龄兵源一年比一年紧巴,可人家招兵的路子野得很:合同兵薪水开到普通人工资的四倍多,一次签约金能砸两百多万卢布;甚至打起女性当兵的主意,盘算着把女兵比例往上提到10%。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2023年他们就把武装力量编制扩到150万人,硬是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逻辑,把战壕填满人。   这种对人力近乎残酷的榨取,背后是历史上那种“拿人命不当人命”的思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沙俄为啥战败?不就是农奴兵死伤太惨重,国内实在扛不住了吗。可现在,普京政权似乎算准了,只要前线工资发得够,家里娃继续生,这兵源就能跟乌克兰和西方慢慢磨。   但隐患也埋在这儿。人口老龄化像慢性病拖累着兵源质量,适龄青年“黄金服役期”人数预计到2050年会跌到不足1300万。如今战场上已经得靠瓦格纳雇佣兵这种非正规军撑场面,说明纯净人口红线快见底了。   更别提军工膨胀抽走了太多民间经济血液,高科技领域被制裁切断了供血,时间长了,社会不满只会积累——2023年瓦格纳那次未遂兵变,就是内部压力的一次冒泡。俄罗斯就像个靠打肾上腺素硬撑的壮汉,肌肉绷得紧,可内脏已经在超负荷。   说到底,俄罗斯的军事耐力,绑在三个支点上:一是它能把经济快速拧到战时轨道,靠能源和军火贸易撑住外汇;二是社会层面对苦难的忍受度异乎寻常的高,爱国主义成了最好的镇痛剂;三是核威慑这张终极王牌始终攥在手里,让北约不敢直接下场。   但这三样没一样是能永远透支的。经济军事化必然扭曲市场结构,年轻人长期填战壕会催生反战情绪,核讹诈用多了也会边际效应递减。现在俄罗斯咬着牙盘算的,是在西方厌倦前吞下乌克兰,可一旦陷入比谁先眨眼的游戏,它自家的社会结构可能比外部压力更早出现裂痕。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俄罗斯军力还能撑多久?眼下看,它确实还能靠人肉磨盘和核武恐吓再熬几年。但历史早写过剧本——170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最后输不是因为前线崩了,而是国内实在榨干了。   今天这场面,活脱脱是那场战争的重演:俄罗斯又在用“长期战争”的叙事给自己打气,指望靠持久战拖垮对手。   可别忘了,苏联解体后它的人口基数已缩水一截,技术追赶也比不了苏联鼎盛期。短期它或许能靠狠劲和核威慑稳住阵脚,但十年、二十年的长跑中,人口颓势、经济单一化和技术封锁这三座大山,会越来越重地压垮它的耐力。   除非它能在彻底虚脱前,在谈判桌上捞足筹码体面收场,否则,这种“撑下去”最终可能变成一场国力的缓慢放血。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