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那边出了件捅破天的大事,总统泽连斯基和军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彻底闹掰了,瑟尔斯基硬是敢把总统的命令给顶回去,这可不是小摩擦,是乌克兰军政体系快散架的信号。 泽连斯基和瑟尔斯基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根源在于俩人对战争的看法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泽连斯基是个演员出身,政治家思维,他考虑的是怎么在国际舞台上表演,怎么从西方要来更多援助,怎么维持“抵抗英雄”的人设。他需要的是胜利,哪怕是宣传上的胜利,好让西方的金主们继续掏钱。 可瑟尔斯基不一样,他是个纯粹的军人,天天盯着前线地图,他知道自己的士兵在流血,知道弹药快打光了,知道防线快要撑不住了。 他考虑的是怎么用最少的人命守住阵地,怎么避免部队被全歼,怎么为乌克兰保留一点有生力量。这种根本性的分歧,迟早会爆发。 这次矛盾的导火索,据说是因为泽连斯基下令要瑟尔斯基组织一次大规模反攻,收复某个失守的战略要地。这个命令在泽连斯基看来,是向西方展示乌克兰还有战斗力的政治表演,是争取下一笔援助的筹码。可在瑟尔斯基眼里,这就是个纯粹的自杀式攻击。 前线部队早就被打残了,补充上来的新兵连枪都摸不稳,弹药库见底,火炮打一发少一发。这种情况下搞什么大反攻,不是拿士兵的生命去给总统的政治表演当炮灰吗?所以瑟尔斯基干脆就把命令顶了回去,他告诉泽连斯基,这个仗没法打,打了也是白送人头。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泽连斯基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统的命令在军队里居然不好使了,这还了得?他立刻就想撤掉瑟尔斯基,换上一个听话的。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根本动不了瑟尔斯基。 为啥?因为瑟尔斯基在军队里威望太高了。他从战争一开始就坐镇总指挥部,指挥过基辅保卫战,也指挥过哈尔科夫反攻,虽然败仗打了不少,但他是军队里公认的能扛事的人。前线将领们都服他,士兵们也信他。泽连斯基要是硬把他撤了,搞不好军队当场就得哗变。 更关键的是,瑟尔斯基背后站着的是整个乌克兰军方高层的共识。前线将领们早就对泽连斯基那种不切实际的命令不满了,他们觉得总统根本不懂打仗,就知道瞎指挥。 瑟尔斯基这次顶回去,其实是替整个军方说出了心里话。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前线几十万将士的意愿。 这种军政分裂的信号是极其危险的。一个国家在战争时期,最怕的就是指挥系统出问题。现在乌克兰的情况是,总统想东,总司令想西,前线将领们跟着总司令走,西方援助者们看着总统的脸色。整个国家就像一艘船,船长要往左开,大副却把着舵往右,这船能不翻吗? 而且这种内讧一旦公开化,对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前线的士兵们听说后方的总统和总司令在掐架,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前面拼命流血,后面的大佬们却在争权夺利。这种想法一旦蔓延开来,军队的战斗力就会直线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逃兵和投降事件。 俄罗斯那边肯定乐开了花。他们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乌克兰自己从内部烂掉。普京做梦都想不到,乌克兰的军政体系会崩溃得这么快,这么彻底。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持军事压力,给乌克兰的内部矛盾火上浇油,等着泽连斯基和瑟尔斯基把对方都咬死。 西方的援助者们也开始慌了。他们给乌克兰投了这么多钱和武器,是希望乌克兰能顶住俄罗斯,不是希望看到乌克兰内战的。 现在泽连斯基和瑟尔斯基闹成这样,他们肯定会重新评估援助的风险。万一哪天乌克兰军队真的哗变了,他们给的武器岂不是全打水漂了? 所以啊,这次泽连斯基和瑟尔斯基的公开决裂,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乌克兰整个国家机器快要崩溃的征兆。当一个国家的文官政府和军队指挥系统彻底撕裂,当总统的命令出不了基辅,当总司令的意见才能决定前线的行动时,这个国家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接下来乌克兰的局势只会更乱。泽连斯基可能会想方设法削弱瑟尔斯基的权力,比如安插亲信到军队里,或者把总司令的部分权力分给别人。而瑟尔斯基也可能会联合其他将领,向泽连斯基施压,要求他改变战争策略。这种权力斗争只会让乌克兰的指挥系统更加混乱,前线的情况也会更加糟糕。 最可悲的是乌克兰的老百姓。他们已经被战争折磨得够苦了,现在还要承受国家分裂的痛苦。他们不知道该相信谁,是该听总统的,还是该听总司令的。这种迷茫和绝望,比俄罗斯的炮弹更可怕。 所以说,这次乌克兰军政高层的公开决裂,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已经开始从内部瓦解,标志着这个国家正在滑向深渊。不管俄罗斯最终能不能在军事上取得完全胜利,乌克兰自己已经先把自己给打败了。当一个国家连自己人都开始互相攻击时,外敌也就不需要再费什么力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