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再传好消息!11月8日,中俄蒙三国在蒙古国达尔汗市签署《中俄蒙"万里茶道"

洞察观史 2025-11-10 11:44:15

中俄蒙再传好消息!11月8日,中俄蒙三国在蒙古国达尔汗市签署《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推出跨境自驾游品牌、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 这次的签约地点选在达尔汗市很有讲究,这地方是蒙古国的工业重镇,正好卡在茶道中线的关键节点上。   参会的不光有三国旅游部门的人,还有几十家文旅企业和协会代表,会上直接办了旅行商洽谈会,甚至当场启动了自驾游仪式,看得出来是 “签完就动手” 的节奏。   核心内容就三件事:把茶道沿线的景点串成线、搞个跨境自驾游品牌、让过关更方便。   这里藏着个特别戳游客痛点的突破点 —— 跨境自驾游。   我 2019 年试过从满洲里自驾去贝加尔湖,光车辆通关文件就准备了半个月,到了边境还得等大半天审核。   此次计划特别提及“自驾游品牌”,这或预示着三国将推出统一通关流程。假以时日,或许只需一张通行证,便能畅行三国,开启自在惬意的自驾游之旅。   旅游圈的朋友跟我透底,“这要是落实了,跨境自驾的成本能降三成,报名的人得挤破头”。   还有这条 “万里茶道” 本身就藏着大文章。   它不是凭空造的线路,是从古代茶叶贸易路演变来的,起点在福建武夷山,一路向北经内蒙古出境,穿过蒙古国直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现在要开发的旅游线路,就沿着当年的商道走,既能看中国的茶田古镇,又能体验蒙古国的草原毡房,还能逛俄罗斯的欧式建筑,等于一次旅行穿越三种文化。   三国还特意搞了 “茶道主题展览”,就是想把这些文化卖点打包推出去。   但热闹背后,实际操作的难题也不少。   最直接的就是语言和支付。我之前在蒙古国乌兰巴托的餐馆吃饭,菜单全是蒙文,比划了半天点错了菜;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想买纪念品,好多店不收移动支付。   这些细节不解决,游客体验肯定打折扣。   还有基础设施,茶道沿线有些草原路段路况不好,自驾安全是个大问题,这也是后续要补的短板。   这事儿的价值早超出旅游本身了。参会的企业代表里,不光有旅行社,还有不少做茶叶、手工艺品的商家。   想想看,游客沿着茶道走,喝着武夷山的红茶,买着蒙古国的羊绒围巾,带点俄罗斯的巧克力,等于给沿线的小商家打开了销路。2023 年内蒙古的茶叶跨境销售额就涨了 20%,等旅游线路火了,这个数字说不定还得往上跳。   我老家有个做武夷岩茶的亲戚,总念叨 “好茶卖不远”。要是这条茶道旅游线真火起来,游客能直接到茶园体验采茶制茶,临走带几盒茶叶,可比线上卖货靠谱多了。   你们周围有没有这种靠特色产品谋生的小商家?是不是也盼着这样的 “流量入口”?   有些人可能觉得 “三国合作就一阵风”,但看这架势不像。   从 2013 年开始,三国就断断续续搞茶道相关的合作,这次签的两年计划是把口头约定变成了白纸黑字。会议上还搞了企业洽谈,说明已经有商家提前布局,不是光喊口号。   旅游从来不是孤立的事儿,它是文化交流的 “粘合剂”,也是经贸合作的 “催化剂”。   以前的万里茶道,靠骆驼运茶叶;现在的茶道旅游,靠车轮载游客,背后带动的是三国老百姓的生意和情谊。那些看似琐碎的便利化改革,比如简化签证、互通支付,其实都是在拆 “无形的墙”。   等 2025 年线路真正运营起来,说不定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国游客开着车在蒙古草原上看日出,俄罗斯游客在武夷山茶庄学泡茶。这种跨越国界的相遇,可比单纯的买卖有意思多了。   毕竟合作的本质,不就是让大家走得更近,过得更好吗? 信息来源: 金台资讯——2025-11-08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召开

0 阅读:2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