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刚和神二十一伙伴完成交接、还带着太空烧烤余温的神二十航天员,会被毫米级

慕蕊看趣事 2025-11-10 11:38:54

谁能想到,刚和神二十一伙伴完成交接、还带着太空烧烤余温的神二十航天员,会被毫米级的太空碎片绊住回家的路?原定11月5日返程的计划临时推迟,最揪心的何止是航天员本人,还有家里盼着团圆的亲人们。 可懂行的都知道,敢临时推迟返程,恰恰说明咱的监测网灵得很,应急预案足得很,不是瞎紧张,是对航天员的命负责。那些吐槽小题大做的,怕是没见过太空里这小玩意儿的真面目。 这毫米级的“太空沙粒”,它直径也就2毫米左右,比绣花针的针尖还小,可在近地轨道上的速度能飙到每秒7.8公里,是步枪子弹速度的7倍还多。 事件发生在11月4日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监测系统突然捕捉到一个高速移动的太空碎片,其轨道与神二十返回舱预定返程轨迹存在交汇风险。 航天测控专家解释,哪怕是2毫米的碎片,以这样的速度撞击,能量相当于一辆小汽车以100公里时速撞向墙壁,足以对返回舱的防热层造成致命损伤。 为确保万无一失,飞控中心当即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推迟返回舱撤离时间,同时调整空间站组合体姿态,为航天员争取更多规避准备时间。 其实太空碎片的威胁早已不是新鲜事。截至2025年10月,人类在近地轨道留下的可监测太空碎片已超过3.4万个,其中直径大于10厘米的约2.3万个,而直径在1毫米到10厘米之间的“危险分子”更是多达数百万个。 这些碎片来源复杂,有的是报废卫星残骸,有的是火箭发射留下的助推器碎片,还有的是航天器碰撞产生的次生碎片。2009年美国铱星与俄罗斯报废卫星相撞,就产生了超过2000块可监测碎片,至今仍在轨道上漂移。 神二十航天员团队在空间站内启动了应急程序,他们首先对返回舱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排查舱体外部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同时将重要实验数据备份传输回地面。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携带的舱外摄像机,也被调整角度持续追踪碎片动态。地面飞控团队则联合国际太空碎片监测机构,对该碎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轨道测算,通过多组数据模型推演碰撞概率。 经过两天两夜的紧张研判,最终确定11月7日凌晨将出现一个安全窗口期,返回舱可借机穿越碎片密集区域。 这次事件也让太空碎片治理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中国近年来在太空碎片监测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建成了由多部地面雷达和光学望远镜组成的监测网络,可实现对直径大于1厘米碎片的精准跟踪。 去年发射的“太空清理者”试验卫星,还成功验证了捕获小型碎片的技术。不过专家表示,应对太空碎片需要全球合作,目前国际上已出台《外空条约》《空间 debris 减缓指南》等文件,但在碎片清除技术标准和责任划分上仍存在争议。 这次惊心动魄的“太空避险”,不仅考验了中国航天的应急处置能力,也为全球太空探索敲响了警钟——在浩瀚宇宙中,这些微小的“太空沙粒”,正成为人类探索星辰大海路上越来越不容忽视的挑战。 官方信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网站 国际航天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年度报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空碎片监测研究成果

0 阅读:1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