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直言,两岸和平已不再是自然状态,国民党必须坚持“和陆兴台”路线,以“反‘台独’可避战、九二共识能谋和”为核心原则,透过制度化对话为台湾争取安全与发展,他强调,两岸共议才符合台湾的最大利益,既能守住和平,也能稳住台湾的主体地位。 这番表态,既延续了国民党一贯的两岸立场,也凸显当前台海氛围的微妙变化,张荣恭强调,“九二共识”的精神就是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两岸才有和平的基础。 他还提到,台湾人是中国人,血脉文化才是连接两岸的真正纽带,另一位国民党“立委”郑丽文也表态,推动和平是国民党的责任,不让台湾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而要成为和平的缔造者。 这个事件的核心不只是一场发言,而是一次政治路线的宣示:国民党要重新在两岸议题上“定锚”,面对岛内民意与外部压力,重新找回“和平论述”的主导权,这个立场能不能被台湾社会接受?又能不能真正换来安全与发展? 张荣恭的表态让人感受到一种焦虑,也是一种清醒,台海局势这几年风高浪急,岛内“反中”情绪被放大,美国军舰和军售频繁出现,台湾被推向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张荣恭说“两岸和平已非自然状态”,其实是实话,过去几十年和平是建立在模糊共识之上,但现在那层模糊被撕开,政治表态比理性对话更容易赢得掌声,也更危险。 国民党提出“和陆兴台”,这不是退让,而是一种战略思维——用对话换稳定,用共识换空间,这条路难走,却可能是唯一能让台湾避免陷入战争泥潭的路,和平不是软弱,是理性的力量。 反观西方,一边高喊支持“民主自由”,一边把台湾推向火线,把和平当成筹码,把岛内政治当成游戏,这是最冷酷的现实,张荣恭和郑丽文的声音,在这种喧嚣中显得格外不合群,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值得被听见。 很多人不愿谈“一个中国原则”,觉得那是政治陷阱,可如果连共同基础都不肯承认,两岸就永远没有起点,文化血脉不是口号,它意味着两岸不只是利益的对立面,还有历史和情感的交织。 台湾如果要谋发展,不可能永远靠别人给的安全承诺,而是要主动塑造自己的安全结构,制度化对话,就是一种让台湾更有安全感的方式,而不是更脆弱的表现,国民党这次提出的“和陆兴台”路线,说白了,就是要让台湾变得可谈、可通、可稳,只有能谈的政治,才有未来。 张荣恭的这场讲话,也许会被绿营攻击为“向大陆示好”,但放在更大的格局里看,这其实是一次对台湾未来路线的理性提醒,和平不是免费的,战争也不是宿命,有人把“九二共识”当成陈旧的符号,可对话机制的背后,是无数家庭不想看见战火的心愿。 无论政治立场如何,那份希望活在和平年代的愿望,谁都能懂,真正的勇气,不是喊出最激烈的口号,而是敢在喧嚣中讲理性。 和平从来不是一边的恩赐,而是两岸共同的责任,谁能稳住和平,谁就能稳住未来,你觉得,“和陆兴台”真能让台湾走出困局吗? 参考资料:梅花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