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的庭审现场鸦雀无声,前总统尹锡悦戴着“3617

慕蕊看趣事 2025-11-09 15:38:29

2025年11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的庭审现场鸦雀无声,前总统尹锡悦戴着“3617”囚犯编号牌,正接受内乱罪审问。他头垂得快贴到胸口,肩膀塌着,曾经瞪着眼训人的狠劲全没了,只剩一脸化不开的灰败。 昔日风光无限的尹锡悦,如今却沦为囚号“3617”的阶下囚,他所涉及的案情细节,也正一层层被扒开。 法警将尹锡悦带到被告席时,他手腕上的镣铐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编号“3617”的橙色囚服套在身上,显得格外刺眼。这位曾经在青瓦台意气风发的总统,此刻连抬头看一眼旁听席的勇气都没有。 当检察官念出“涉嫌在2024年总统任期内,下令特殊部队‘亲手枪毙’抗议民众代表”的指控时,整个法庭瞬间陷入死寂,随后响起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声——这个被掩盖了一年多的“天秘闻”,终于在庭审现场被彻底揭开。 事情的导火索要追溯到2024年5月的首尔街头抗议事件,当时因尹锡悦政府推动“核电重启计划”,上万民众聚集在青瓦台附近示威,与警方爆发冲突。 据检方提交的证据显示,尹锡悦在紧急会议上拍着桌子怒吼“必须给这些人点颜色看看”,随后秘密下令给韩国陆军特殊作战司令部,要求“清除带头闹事者”。一份由前青瓦台秘书官提供的录音里,清晰记录着尹锡悦说“不用走法律程序,直接处理,就当是意外”。 而后续调查发现,抗议活动中有3名民众代表“失踪”,直到2025年8月,他们的遗体在京畿道的一处废弃军营被发现,法医鉴定显示三人系被近距离枪击身亡,子弹型号与特殊部队配备的K2步枪完全吻合。 更让舆论哗然的是,负责执行命令的特殊部队指挥官金某在庭审中翻供,交出了尹锡悦亲笔签署的“行动授权书”。授权书上不仅有尹锡悦的签名和手印,还标注着“此事仅限核心人员知晓,事后销毁相关记录”的字样。 金某在证词中说:“当时我就觉得这是违法命令,但总统说‘出了事我担着’,我才被迫执行。”检方还出示了青瓦台内部的通讯记录,显示事件发生后,尹锡悦曾多次指示秘书团队“清理现场痕迹”,甚至试图篡改监控录像。 这些证据链的出现,让原本还想否认的尹锡悦彻底哑口无言,只能瘫坐在被告席上,脸色从苍白变成死灰。 其实尹锡悦的政治危机早在2024年下半年就已显现。他推动的“核电重启计划”因环保问题遭到民众强烈反对,支持率从上台时的42%暴跌至18%;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韩国2024年GDP增速仅为0.8%,通胀率却高达5.2%,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积累。 而“枪击事件”的初步传闻在2025年初流出后,韩国国会迅速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终于掌握了关键证据。 期间尹锡悦曾试图通过解散国会、启用紧急权力来阻止调查,但遭到最高法院的否决,甚至连他曾经的盟友——执政党共同民主党也宣布与他划清界限,要求他“主动辞职谢罪”。 庭审现场的旁听席上,坐着不少当年抗议事件的受害者家属。当听到“亲手枪毙”的细节时,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忍不住失声痛哭,被法警带出法庭前,她对着尹锡悦嘶吼。 而在法庭外,数百名民众举着“严惩尹锡悦”“还受害者公道”的标语牌抗议,韩国警方不得不出动大量警力维持秩序。韩国《中央日报》的实时民调显示,92%的民众认为尹锡悦“罪证确凿,应该受到法律严惩”,只有5%的人表示“需要进一步调查”。 这种一边倒的舆论态势,让尹锡悦的辩护团队也束手无策,只能在庭审中反复强调“总统当时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并非故意犯罪”,但这样的辩解在铁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尹锡悦的垮台也引发了韩国政坛的“地震”。共同民主党内部因“曾支持尹锡悦”而陷入信任危机,不少议员宣布退党;在野党则趁机发起“政治改革运动”,要求修改宪法,限制总统权力。 韩国政治评论家李在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尹锡悦的案例暴露了韩国总统制的缺陷,也让民众对政治精英的信任降到了冰点。”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韩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2025年10月的民调显示,仅有23%的民众“相信政府能为民众办实事”,创历史新低。 庭审仍在继续,但尹锡悦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从青瓦台的总统到法庭上的囚犯,这场戏剧性的转变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曾经靠着强硬的“反腐形象”赢得选举,却最终因滥用权力、践踏法律而身败名裂。 这个“亲手枪毙”的秘闻,不仅摧毁了他的政治生涯,也给韩国政治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正如韩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庭审开场时所说:“无论地位多高,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一个国家保持正义的底线。” 官方信源:尹锡悦内乱罪庭审今日开庭 核心证据曝光-韩联社; 首尔废弃军营发现3具遗体 与2024年抗议事件有关-朝鲜日报; 韩国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布尹锡悦案调查报告-MBC新闻; 2025年11月韩国民众对尹锡悦案态度民调-盖洛普韩国

0 阅读:150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