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我们都造十几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云景史实记 2025-11-09 14:06:02

055大驱我们都造十几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说白了,不是我们不想造,而是那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不值得批量生产。 福建舰虽然很牛,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正统航母,但它依然只是技术平台。为啥?因为它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先说说 055 为啥能批量造。这船技术太成熟了,13000 吨的排水量,112 个垂发单元,能打反舰、防空、反潜各种导弹,关键是造价才 60 亿人民币一艘。美国同级别的阿利伯克 III 型要 25 亿美元,是咱的三倍还多。 而且造船厂早把模块化生产线理顺了,从开工到下水也就 3 年,批量造还能降成本,第二批 6 艘都在造了,2027 年就能有 14 艘。这就像家里打家具,图纸熟了、材料齐了,自然能一批批做,还便宜耐用。 但航母完全是另一码事。一艘福建舰造价就得 500 亿,顶十艘 055 的钱,更别说后续维护、舰载机、人员培训的花费。 更关键的是,咱这 3 艘航母,每艘都是 "试验品",各有各的任务,根本不是最终定型的型号。 辽宁舰就不用多说了,当年从乌克兰拖回来时就是个空壳子,花了十几年改造才服役。 它的主要活儿不是打仗,是当 "教练船"—— 培养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测试航母的基本运作流程,让海军摸清楚 "航母这玩意儿到底咋用"。 它能搭载 24 架歼 - 15,跟美国航母比差远了,但就是这艘船,让咱从零学会了航母的甲板调度、舰载机起降这些基本功,算是给中国航母开了个头。 山东舰是咱首艘国产航母,看着比辽宁舰新,其实还是过渡款。 它依然是滑跃甲板,舰载机起飞时得靠甲板抬头 "跳" 起来,这就有个大问题:歼 - 15 不能满油满弹起飞,要么少带油缩短作战半径,要么少带弹降低攻击力。 而且滑跃起飞效率太低,每波次最多出动 18 架战机,遇到紧急情况根本跟不上节奏。说白了,山东舰就是验证 "国产航母能不能造" 的试金石,证明咱有能力自己搭航母的架子,但技术上还差着口气。 再看福建舰,确实牛,8 万多吨的排水量,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平直通长甲板,看着跟美国超级航母差不多了。 前段时间歼 - 35、歼 - 15T、空警 - 600 都在上面成功弹射了,这技术放在全世界都顶尖 。 它的电磁弹射准备时间才 15 分钟,日均能出动 270 到 300 架次,是山东舰的 5 倍,而且能精准调节推力,轻重机型都能弹,连无人机都能上。但为啥还说它是 "临时工"?因为它是常规动力。 常规动力就是个绕不开的坎。航母要跑、要发电、要给电磁弹射供能,都得烧燃料。福建舰每次出海都得带几千吨重油,这些油占了大量空间,导致舰载机和弹药的装载量都受影响。 而且续航有限,以 18 节速度航行也就跑 1 万海里,要是远洋部署,身后得跟着好几艘补给舰加油,不仅麻烦,还容易暴露目标。 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就不一样,一次装料能跑几十年,航程几乎无限,不用带那么多燃料,能多装几十架战机和上万吨弹药,还能一直保持 30 节以上的高速航行,战术灵活性差太远了。 更关键的是核动力能给航母带来无限电力。电磁弹射本就是 "电老虎",虽然福建舰的中压直流系统比美国福特级还稳定,但常规动力总有点 "力不从心"。 要是换成核动力,不仅弹射更从容,未来还能装激光武器、电磁炮这些耗电大户,这才是超级航母的样子。 从战略上说,现在批量造常规动力航母就是浪费钱。一艘航母能用半个世纪,要是现在照着福建舰造十艘,等十年后核动力航母出来了,这些常规动力的就成了 "落后产能",到时候拆了可惜、用着吃亏。 055 批量造是因为它是 "护航小弟",航母需要多少,小弟就得有多少,而且它技术成熟,造出来就能形成战斗力,刚好满足现在近海防御的需求。 再说人才也跟不上。一艘航母要三千多个专业人员,光舰载机飞行员就得几十名,现在歼 - 35 还在量产初期,飞行员培训也得时间。 要是真批量造航母,弄不好会出现 "舰等人" 的尴尬,船造好了没人会开、没人会修,那不成笑话了? 看看美国,从常规动力航母到核动力,用了二十年才稳定下来。咱从 2012 年辽宁舰服役到现在才十几年,已经跳到电磁弹射这一步,速度够快了。真要是急着 "复制粘贴",反而会走弯路。 所以别着急,不是咱不想造更多航母,是咱要造就造最好的。等核动力超级航母下水那天,那才是真正能纵横大洋的硬家伙,到时候再批量生产,那才叫有底气、有实力。现在这 3 艘 "临时工",就是为了那一天打基础的,值了!

0 阅读:4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