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福建舰入列仪式上,看到了马伟明院士,这位为中国电磁弹射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24年福建舰正式入列,马伟明院士的身影引发广泛关注。说白了,这是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之重器亮相的双重印证。最直接的就是航母舰载机起降效率提升,出动架次增加40%;海军远洋作战能力随之增强,任务覆盖范围扩大30%。 国防科技研发激励机制完善,核心技术攻坚环节提速。近五年相关领域科研经费年均增长18%,较普通科研领域高10个百分点;对比部分国家技术封锁态势,自主创新与外部限制一热一冷。 以船舶电子设备行业为例,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85%,进口依赖度下降50%;上下游材料研发、设备制造环节同步实现突破。 民众能直观看到的,是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相关民用技术应用成本降低25%;消费端新能源、电子设备等领域技术升级迹象已出现。 国际社会对中国航母技术关注度飙升,相关技术咨询量同比增长2倍;而部分军事强国同类技术迭代放缓,呈现追赶与停滞的反差。 需要强调的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底线仍在——突破不等于止步,持续创新窗口仍留。本质上,这是国家实力与科研投入的正向循环,科技兴则国防兴。 核心技术的突破从不是偶然,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国家的持续投入。马伟明院士的身影,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缩影,正是这份执着,让国之重器有了坚实支撑,也让国家发展更有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