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的日本离超级大国这个门槛,真的就差一只脚,谁料,美国出手了,不是一次打击,而是系统性收割,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发展得跟坐火箭似的,经济实力直接冲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1987年的时候,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达到了501亿美元,比1979年翻了快8倍,等于美国的钱哗哗往日本流。 那时候咱们买家电、汽车,好多人都认日本牌子,丰田、本田的车在美国市场占了一大块,半导体芯片更厉害,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都被日本企业拿走了,连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都得看日本脸色。 更厉害的是老百姓的日子,1987年日本人均GDP跟美国持平,后来还稍微超过了,手里有钱了就到处投资。最轰动的是日本企业高调“买美国”,索尼买下了哥伦比亚影业,三菱把纽约标志性的洛克菲勒中心都买了下来,那阵仗让美国人都慌了,觉得自家地盘要被日本人占了。那时候的日本,经济、科技、财富都堆到了顶点,眼看就要摸到超级大国的边儿了,就差在政治和军事上再往前迈一步。 可美国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超过自己?当时美国正发愁呢,一方面要跟苏联搞军备竞赛,花钱如流水,政府欠了一屁股债;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又停滞不前,还出现了物价涨、收入不涨的“滞胀”毛病。反观日本,商品又好又便宜,抢了美国不少饭碗,美国的汽车厂、半导体厂都快扛不住了。这时候美国要是不出手,说不定哪天就得被日本压一头,所以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就动真格的了,而且不是打一下就完,是从头到脚全方位打压。 最先下手的是经济,1985年美国拉着几个西方国家,逼着日本签了个“广场协议”。这协议说白了就是让日元升值,本来1美元能换240日元,三年不到就变成1美元换120日元了,等于日元一下子值钱了一倍多。这看起来是好事,可对靠出口吃饭的日本来说就是灾难——以前卖100美元的东西能换24000日元,现在只能换12000日元,利润直接砍半。日本的出口企业瞬间没了竞争力,好多厂子都快撑不下去了。 为了救经济,日本只能放水印钱,把利息降得特别低,结果钱没流进实业,全跑到股市和房地产里去了。东京一套房子的价格能买下美国半条街,股市疯涨得没边儿,这就是泡沫经济。可泡沫总有破的时候,90年代初泡沫一炸,日本经济就垮了,接下来就是“失去的三十年”,到现在都没完全缓过来。 经济上打疼了还不够,美国连日本的优势产业也没放过。当时日本半导体全球第一,美国就直接用“超级301条款”威胁,说日本搞不公平竞争,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还逼着日本签协议,限制半导体的出口量和价格,硬生生把市场份额让给美国企业。有一次日本富士通想收购美国的仙童半导体公司,美国政府直接拦下来,说这威胁国家安全,还专门改了法律,强化了对外资的审查,就是怕日本偷到核心技术。 日本企业没办法,只能跑去美国建厂,想换个方式避税,结果又引发了新矛盾。美国媒体天天喊“日本威胁论”,说日本是在搞“经济侵略”,比苏联还可怕。中情局都把日本当成重点监视对象,连总统都专门找人研究怎么不让日本当第一。后来美国又逼着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取消大米、牛肉的进口限制,把日本脆弱的农业也冲得七零八落。 更根本的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掐死了日本成为超级大国的根基——军事和政治。二战后美国给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能有正规军队,只能搞个“自卫队”,而且美国在日本有大量驻军,等于直接看住了日本的军事发展。政治上日本也得听美国的,美国说东,日本不敢往西,根本没法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地说话。 其实美国这么做,核心就是怕被“盟友”超过。超级大国的位置就那么一个,美国当了几十年老大,哪能容忍身边冒出个竞争对手?而且日本在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美国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就像有人说的,做美国的敌人危险,做美国的盟友可能更致命,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现在回头看,当年日本确实离超级大国就差一步,可美国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经济泡沫炸了,优势产业废了,军事政治又被卡着脖子,再也没机会往上冲了。这系统性的收割,确实让美国保住了老大的位置,只不过对日本来说,代价就是几十年的停滞不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