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谢·朱拉夫廖夫向美国媒体证实,俄罗斯在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08 17:42:01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谢·朱拉夫廖夫向美国媒体证实,俄罗斯在近日已经向委内瑞拉提供了防空装备,并可能在未来提供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他表示,这一举动是对美国,威胁入侵委内瑞拉,做出的军事力量的回应。   最近俄罗斯给美国来了记“釜底抽薪”,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谢·朱拉夫廖夫直接跟美国媒体摊牌,说俄罗斯已经把防空装备送到了委内瑞拉,接下来要是情况需要,连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都可能给。   这话听着硬气,其实不是一时冲动,要是翻翻看俄罗斯几百年的历史就知道,这举动里藏着他们刻在骨子里的战略基因。   先说说俄罗斯这国家的底子有多特殊,70%的国土都在亚洲,论资源那真是老天爷赏饭吃,石油天然气储量敢跟全球任何国家叫板,光西伯利亚的油气田就撑起了国家财政的大半壁江山,远东的森林和矿产更是挖不完的宝库。   按说靠着这些东方的宝贝,安安稳稳搞能源出口、卖工业原料,日子就能过得不错。可从彼得大帝那时候起,俄罗斯就一门心思要往西边靠,跟欧洲看齐。   为了这个目标,彼得大帝干了件石破天惊的事,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了靠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逼着贵族们穿欧洲人的衣服、学欧洲人的礼仪,硬生生要把一个农业国拽进工业化的门槛,还砸锅卖铁建海军。     要建海军就得有出海口,彼得大帝二话不说就跟瑞典打了21年的北方大战,几十万士兵埋骨沙场,终于在波罗的海抢下了一块立足之地。这场改革确实让俄罗斯打开了通往欧洲的窗口,可代价也大得惊人,农业国的底子硬要搞工业化,钱全砸在了军舰和宫殿上,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从那以后,俄罗斯就养成了个习惯:眼睛盯着西方,凡事都要跟欧洲、后来的美国掰掰手腕,哪怕自己的亚洲腹地有再多资源,也总觉得得在西方的舞台上站稳脚跟才算有面子。   这种思路一直延续到现在,跟美国的博弈就成了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头戏。可西方那边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制裁、封锁从来就没断过。   就在这时候,美国自己把机会送到了俄罗斯手上——非要跟委内瑞拉过不去,还摆出了要入侵的架势。   从今年8月开始,美国往加勒比海域派了13艘军舰、5艘支援舰,连核潜艇都开过去了,波多黎各的军事基地翻修了滑行道,民用机场里也部署了“死神”无人机,还建了弹药库,4500多名海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就在委内瑞拉海岸线附近晃悠,甚至搞了两栖登陆演习,明摆着就是威胁要动手。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也不傻,知道光靠自己扛不住,赶紧给普京写信求援,不仅要新的防空装备,连之前买的苏-30MK2战机的发动机和雷达都要俄罗斯帮忙检修。   俄罗斯这时候站出来,其实是一举两得。朱拉夫廖夫说得很明白,这就是对美国威胁的回应,你美国敢在我周边搞事,我就敢去你“后院”插旗,这套路跟当年彼得大帝抢出海口的思路本质上是一样的——通过外线动作缓解正面压力。       普京之前去巴西,跟好几个拉美国家签了贸易合同,把那些西方制裁下卖不出去的商品都卖到了拉美。委内瑞拉本身也是产油国,跟俄罗斯是能源领域的天然盟友,帮委内瑞拉稳住局势,相当于在美洲安了个能源合作伙伴,西伯利亚的油气又多了条出路。   美国这下是真有点慌了,自己的“后院”被俄罗斯插了一脚,还没法说人家不占理——毕竟是美国先威胁人家委内瑞拉的,俄罗斯只是“应友好国家请求”提供援助,朱拉夫廖夫说得理直气壮:“没有任何国际义务限制我们这么做。”   这话戳中了美国的痛处,之前总说俄罗斯干涉别国内政,现在俄罗斯用美国常用的“维护盟友安全”的理由办事,美国反而没了脾气。     其实仔细想想,俄罗斯这波操作全是彼得大帝传下来的老智慧:当正面跟西方掰手腕吃力的时候,就去开辟新的战场,用外线的主动换取内线的安全。   当年靠北方大战在波罗的海立足,现在靠驰援委内瑞拉在美洲扎根;当年用工业化拉近跟欧洲的距离,现在用军事援助和贸易合作打破西方的封锁。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俄罗斯终于学会了兼顾自己的东方优势,西伯利亚的油气和远东的资源成了支撑他跟美国博弈的底气,不再像彼得大帝时代那样只顾着向西,把家里的日子过成一团糟。   美国现在有点进退两难,真要对委内瑞拉动手,就得掂量掂量俄罗斯的导弹;不动手吧,自己“后院”的威信又保不住。   而俄罗斯不管最后会不会真的送弹道导弹,目的已经达到了——既给了美国一个教训,又在拉美站稳了脚跟,还顺便打开了商品和能源的出口通道。这波操作,既有当年彼得大帝的狠劲,又有现代地缘博弈的算计,把几百年的历史基因玩得明明白白。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