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

兰亭说事 2025-11-08 15:56:57

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虽然至少是三代的技术,但这样的劣势只需要花5-10年的时间来挽回。”而他如此自信的原因也在于“人才”上,他表示:“中国人足够优秀,美国巨头公司的技术骨干、芯片专家基本上都是华人!”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尹志尧在中美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十年,这三代差距都是实打实地体出来了。 最实在的就是材料上的断档。第一代“硅砖”咱们能造,但欧美早就把这砖的质量和用法做到了极致;到了第二代砷化镓、第三代碳化硅这些“高级砖”,人家已经用在电动车、AI服务器上赚大钱了,咱们还在追赶。 比如新能源车的高压电池,用碳化硅做的零件能省不少电,但全球这东西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巨头握着,连配套的隔离芯片,国内能自己造的还不到两成。 设备方面的差距更明显。现在国外最先进的光刻机能画3纳米的精细图案,咱们还得靠技术曲线突破;刻蚀机虽然有进步,中微的5纳米刻蚀机已经能用,但像薄膜沉积这样的“涂颜料”设备,很多还得买国外的。更别说设计芯片的软件、关键的专利技术,大多都在别人手里,咱们说话没分量。 但尹志尧一点儿不慌,他的底气全在“人”身上:“美国巨头的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是华人!”这话有数据撑着——美国半导体领域里活跃着10万华人专家,占了行业大头,连一流大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八成都是华人。 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1984年作为第一个中国留学生进了英特尔,后来在泛林、应用材料这些大公司当高管,一路见证华人如何撑起国外芯片产业的半边天。 这些年,散在全球的华人人才开始往国内聚,变化肉眼可见。中微公司现在有上千人的研发团队,2024年光砸在研发上的钱就有24.5亿元,占了营收的近三成。 靠着这些人才,他们把新产品开发时间从三五年缩短到两年以内,刻蚀机的加工精度能达到0.1纳米以下,比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还细,连国外客户都给他们评了高分。 不光中微,国内还有些年轻企业也在发力。深圳有家2021年成立的德氪微公司,团队里都是有二十年经验的老专家,专门攻克第三代半导体的“隔离技术”。 以前这技术被国外卡脖子,他们硬生生搞出了毫米波无线隔离芯片,能在万伏高压下快速传数据,延迟低到几万亿分之一秒,2024年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万元。 尹志尧算过一笔账:中微现在人均一年能创造500多万元产值,已经赶上世界一流水平。2025年他在公司会上公开说,要到2035年冲进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梯队,覆盖六成以上的高端设备。 这不是空想——现在国内每年有数千华裔科学家回国,企业抱团搞研发,国家给资金支持,加上新能源车、AI服务器这些大市场等着用国产芯片,试错改进的机会有的是。 就像尹志尧常说的,半导体拼的是耐力。现在华人人才往一处使劲,企业逐个突破技术难关,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差距,正在一点点被抹平。再过个五年十年,咱们的芯片产业说不定真能追上世界顶尖水平。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