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张弼士准备从新加坡返回中国。他来到窗口,对售票员说:“请给我换5张去

趣史小研究 2025-11-08 01:17:41

1898年,张弼士准备从新加坡返回中国。他来到窗口,对售票员说:“请给我换5张去中国的头等舱船票。”售票员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公司有规定,头等舱只能卖给德国人和本地人。” 张弼士是谁? 这么说吧,如果那个年代有福布斯富豪榜,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南洋首富。 18岁那年,他因为家乡遭灾,揣着几个铜板“下南洋”,从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起家。当过杂工,开过米店,后来搞垦殖、开锡矿、做药材批发生意。 到了1898年这个时候,他的事业版图横跨整个东南亚,资产估摸着有七八千万两白银。 钱多到这个份上,他还不是个普通的土财主。 他还是个“官”。 1894年,清政府看中他在南洋的巨大影响力和财力,任命他接替黄遵宪,担任大清国驻新加坡总领事。 就在两年前,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李中堂大人,代表清廷去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路过新加坡。 谁去接的?就是张弼士。 张弼士不仅亲自登船迎接,还陪着李鸿章见了新加坡的英国总督,视察了领事署,安排得明明白白。李鸿章对这个“亦商亦官”的华侨领袖非常赏识,回到国内当了两广总督后,立马就上奏朝廷,指名道姓要把张弼士调回广东,协办粤汉铁路。 把镜头拉回1898年的售票窗口。 一个身家占大清年收入N分之一、手握官方任命的总领事、能和李鸿章谈笑风生的“南洋首富”,想回自己的国家,想买几张头等舱船票。 结果,被一个底层的售票员,用一句“公司规定”,给拒了。 原因无他:你是个中国人。 在那个年代的西方人眼里,中国人,就是贫穷、落后、辫子、鸦片的代名词。管你多有钱,管你多大官,你背后的那个国家太弱了。 1898年,甲午战败才三年。德国人强占了胶州湾,俄国人占了旅顺大连,英国人占了威海卫。中国在“列强”眼里,就是一块砧板上的肉,谁都能来切一刀。 所以,德国轮船公司的售票员,才有底气说出那句——头等舱,不卖给你。 这事儿对张弼士的刺激有多大? 我们没法准确描述他当时的心情,但我们可以看看他后来的所作所为。 在我看来,那张被拒绝的头等舱船票,成了他心里一根拔不掉的刺。 他一辈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造一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头等舱船票”。 他意识到,个人再有钱,在衰弱的国运面前,屁都不是。 想让人看得起你,你得让你背后的那个“家”强起来。 怎么强? 张弼士给出的答案是两个字:实业。 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提倡抵制洋货,以商战收回权利。” 他最有名的手笔,就是在山东烟台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 1892年,他砸了300万银元在烟台开了这么个厂。那时候,全中国没人觉得这事儿靠谱。 大家说:“张老板是不是在南洋发烧了?拿这么多钱去种葡萄、酿酒?那玩意儿是洋人喝的,咱中国人喝不惯。” 张弼士力排众议。 他为啥非要酿酒? 因为酒,特别是葡萄酒和白兰地,是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他就是要用这个“洋玩意儿”,在西方人最自豪的领域里,打败他们。 他从欧洲引进150多种葡萄,请来奥地利的酿酒师。 光是那个地下大酒窖,就挖了三年,深七米,占地一千多平米,四季恒温。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搞了个“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张裕公司送去的“可雅白兰地”、“玫瑰香”、“雷司令”等四款酒,一举拿下了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 这是中国商品第一次在国际上拿大奖。 当张弼士拿到奖牌的那一刻,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17年前,那个拒卖给他头等舱船票的德国售票员? 他用行动证明了:你们能造的,我们也能造,而且不比你们差。 如果说张裕是他的“面子”,那修铁路就是他的“里子”。 1903年,光绪皇帝召见他,他提出强国十二条建议,核心就是路矿、农业、水利。 当时,粤汉铁路的修筑权,被清政府许给了美国人。 全国上下,群情激愤。 张弼士被推举出来,负责募集款项,从美国人手里赎回铁路路权。 这活儿不好干。 他二话不说,自己先带头掏钱。然后,他顶着太仆寺少卿的身份,重返南洋,到处游说那些发了财的华侨老板。 他告诉大家:“我们华侨在海外,为什么总被人欺负?因为家乡弱!现在我们有机会把铁路拿回来自己建,这是国家的大动脉,事权自掌,利不外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他的奔走下,海外华侨踊跃认股,硬是把路权给赎了回来。 这就是张弼士的“商战”。 他不像孙中山那样搞武装革命,他走的是另一条路。 他试图用手里的银子,为这个国家建立起一套现代工业体系。1916年,张弼士在巴达维亚病逝。 他死后,灵柩运回中国安葬。 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中国人”这个身份而战。 1898年的那个下午,那个售票员的冷眼,可能只是他遭遇的无数次歧视中的一次。 但他把这种羞辱,转化成了一股惊人的动力。 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告诉世人,也告诉那个售票员: “你看不起我,没关系。但我会造出自己的船,造出自己的酒,修出自己的路。总有一天,我的国家会强大到,你再也不敢用那种眼神看我们。”

0 阅读:154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