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再起?在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台湾南部民意集体退出中国国民党。台湾政坛最近不太平,国民党主席改选的热度还没完全下去,南部就传来一连串不和谐的声音。 国民党主席选举本是党内例行公事,却在2025年10月18日演变成一场意外大戏。郑丽文以65122票、得票率50.15%的成绩脱颖而出,击败郝龙斌等主流派候选人,成为继洪秀柱后第二位女性党魁。这次投票率仅39.46%,创下近年新低,暴露党员对党务的不满。郑丽文出身云林,台大法律系毕业,曾赴美英深造,早年加入民进党,参与野百合学运,高举台湾独立旗帜。后期转入国民党,担任立法委员,积累军系和年轻党员支持。她的胜出,黑马姿态明显,靠本土大老背书逆转南部劣势。但党内派系纠葛已久,北部深蓝推两岸牌,南部本土派守地方资源,这次选举只是导火索,点燃了长期积压的矛盾。朱立伦卸任后率党务干部总辞,郑丽文重组班底,宣布副手名单多为统派背景,其中一人近期赴大陆经贸论坛。这步棋直奔身份认同和两岸交流,不再回避敏感议题,在北部获掌声,却让南部基层警铃大作。他们的票源靠本土叙事维生,长期对抗绿营渗透,视国民党为资源管道,这次新路线被视为威胁,担心选民基础动摇,下届提名和经费倾斜成泡影。 郑丽文上任三天,南部反弹如潮水般涌来。台南市国民党议员率先发声,质疑她的支持基础太窄,主要来自北部军系,与基层民生脱节。他们公开表示,如果资源不调整,将集体递交退党申请。这波不满迅速扩散到高雄和云林,议员们私下抱怨,新主席管不住地方县市长,政令从台北下达,到南部就卡壳。云林县长直言支持的候选人落败,地方项目资金随之泡汤,本土派情绪像野火蔓延。郑丽文家乡云林本该是后盾,却因派系旧账爆发反对,她的统派副手安排被视为外来干预,没征求地方意见,直接推行深蓝路线。南部本土派在意选举票仓和资源,本党在当地本就弱势,靠党票拉拢农民和社区,这次路线倾斜让他们觉得权力被架空。党内两个重量级人物反应迥异,一人要求郑丽文与大陆划清界限,否则政令难行;另一人选择沉默,这在政治圈等同反对。党团干事长引用党规警告,她无权代表全党签两岸协议。民进党抓住机会,炒作国民党被统派绑架,拉拢中间选民。整个退党潮从台南起步,波及高雄至屏东,首批五名议员递交申请,高雄三人联名静坐,云林支持者游行表态。国民党派系林立,路线模糊,一会儿靠两岸拉支持,一会儿讨好本土,结果两头落空,这次反弹本质是旧利益集团对新路线的反抗,那些地方政客守票仓在先,党义在后。 这场南部退党风波,折射出国民党内部的深层裂痕。郑丽文强调两岸交流和身份认同,这在北部深蓝中获认可,却让南部本土派担心选民流失。绿营长期在南部耕耘,国民党席次少,地方民代靠党籍稳位子,选举时借本土叙事拉票,这次新主席急进举措,直接触动他们的奶酪。之前几任主席还会搞派系平衡,这次打破旧格局,地方势力当然反弹。台中市长缺席就职典礼,亲信传话郑丽文资历浅薄,加剧党内不信任。退党威胁虽多,实际执行有限,但已推国民党上风口浪尖,本就不团结的蓝营再度暴露弱点。民进党那边,赖清德点出防务预算施压,大陆发贺电肯定郑丽文立场,释放善意。这退党潮不是单纯民意反弹,而是派系斗争爆发,旧势力用票仓要挟新领导。国民党这些年问题堆积,2024年大选失利后,党内路线摇摆不定,年轻世代盼变革,老派守成规。郑丽文想回归清晰路线,方向没错,但动作太急,没稳住地方盘子。南部政客喊反对,实则在意下届九合一选举的资源,真要政策带实惠,如恢复农产品直销、加就业,他们不一定这么猛。整个事件历时一周,高潮迭起,媒体镜头下蓝营内乱成焦点,考验郑丽文的领导力。 郑丽文上任20天,党内人事四波调整,南部主委留任,试图修补裂痕。她规划南下沟通行程,访地方领袖,强调政策兼顾民生,推出青年创业基金和农产品贸易项目,争回认同。这些补救招来些许回音,高雄聚会火气减弱,云林县长同意试行新方案。但反弹未止,台中阵营继续旁观,北部深蓝暗中施压。意外的是,入党潮涌现,年轻层新增2405人,党部柜台排队填表,这显示郑丽文的黑马魅力吸引新生力量。蓝营面临2026年选举,资源争端暗流涌动,她走访农田边记笔记,桥接派系鸿沟。党内斗争如陈年旧疾,表面平息,底下拉锯不止。郑丽文抓到职位,却需一步步稳盘子,那些地方势力在意自家利益,短期难消。国民党考验期刚开始,新路线能否落地,取决于平衡各方。蓝营若不整顿,恐继续边缘化,南部退党只是前奏,未来变数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