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贸易战,让那么多假盟友“原形毕露”!美国一施压,欧洲扛不住了,非洲收了中国超10000多公里铁路的基建大礼,都换不来关键时刻的一句公道话! 美国商务部 10 月 17 日更新芯片管制新规的那天,英伟达 A800、H800 这些给中国供货的高端 AI 芯片,当天起就停止出货,连 30 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都直接跳过。 谁都知道这是冲中国来的,可没等中方回应,欧盟贸易委员的表态先传了出来,说 “正在评估与国际盟友协调出口管制的必要性”,明眼人一看就懂,这是顶不住美国的胁迫了。 那些做中欧贸易的老板们都懵了,就在上个月,中新网还报过,2025 年初到现在,中欧班列东通道光是进口货物就突破了 2781.8 万吨,经满洲里站发的货都占了 1625.36 万吨。 德国大众的中国区负责人刚在内部会议上说,中国市场占了全球销量的 38%,得加大电动车零部件进口。结果欧盟这边就松了口,要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等于给自己的企业脖子上套绳子。 美国的施压从来都是软硬兼施,中国日报网之前就曝过,华盛顿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拿捏 70 多个经济体,欧盟首当其冲。明着是说 “维护供应链安全”,暗地里早放了话,要是不跟着限制对华芯片出口,美国就重新审议美欧汽车关税协定。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急得跳脚,可柏林的政客们权衡来权衡去,还是把北约安全关系看得更重,悄悄把对华先进芯片出口的审批流程拉长了三倍。 更让人看不透的是欧盟的双重标准,这边跟着美国卡中国芯片,那边还盼着中国的市场和投资。上半年中欧班列 “点对点” 直达列车开了 954 列,占了总开行量的 81.3%,全是奔着快速交货来的。 中国的光伏组件、新能源电池还在往欧洲运,支撑着他们的碳中和目标,可欧盟委员会转头就对中国的储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理由牵强得连自家媒体都觉得尴尬。 转头再看非洲那边,心里更不是滋味。这些年中国在非洲修的铁路早超过一万公里了,坦赞铁路打通南北运输线,亚吉铁路让埃塞俄比亚有了出海通道,蒙内铁路每年给肯尼亚带来近 10 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就拿蒙内铁路来说,通车后货运成本降了 40%,当地农民的咖啡豆当天就能运到蒙巴萨港,再也不用怕烂在半路。 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好处好像都成了过眼云烟。今年 WTO 就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举行听证会,中国拿出了详实的证据,证明美国的关税让非洲的原材料出口也受了牵连。 按说非洲国家该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结果 26 个非洲成员国要么弃权,要么干脆没出席。有内部消息说,美国提前给几个非洲大国许诺了农业援助,还威胁要削减卫生领域的资助,几句话就把这些国家的立场给撬动了。 欧洲和非洲的妥协,本质上都是利益算计,可算来算去把最基本的合作道义丢了。欧盟跟着美国搞芯片限制,自己的半导体企业先遭了殃。荷兰 ASML 的 CEO 私下抱怨,失去中国市场后,公司的研发投入得砍 20%,本来能卖给中国的中低端光刻机,现在也跟着高端机型一起被禁,纯粹是 “为别人买单”。 非洲那边更划算吗?未必。中国给非洲的基建贷款大多是低息甚至无息的,还款周期能拉到 30 年,还不附加政治条件。美国给的援助看着不少,却全是 “带钩子” 的,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投票跟着自己走,还要开放市场让美国企业垄断。 贸易战就像块试金石,把那些嘴上喊着 “伙伴关系” 的面具全撕了下来。欧盟一边说要 “战略自主”,一边在美国的压力下放弃对华合作的红利;非洲国家一边享受着中国基建带来的便利,一边在关键时刻选择沉默。这些做法短期看好像避开了美国的施压,长期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德国的中小企业最先感受到痛,有个做汽车零部件的老板,之前通过中欧班列把产品运到重庆,再组装成整车出口。现在欧盟限制芯片出口,中国的车企减产,他的订单直接少了一半。去欧盟总部请愿时,得到的答复就一句 “这是为了集体安全”,气得他当场摔了样品,说 “安全不能当饭吃”。 美国自己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通过施压盟友对华限制,既削弱了中国的技术发展,又能让盟友依赖自己的技术和市场,巩固霸权地位。可这种做法终究是饮鸩止渴,欧盟的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市场,非洲的发展也缺不了中国的基建支持,真把合作的路堵死了,最后反噬的还是美国自己。 那些被当作 “筹码” 的普通人和企业最无辜。欧洲的工人可能因为企业失去中国订单而失业,非洲的商贩可能因为铁路延伸计划搁置而生意冷清。他们没参与政客们的博弈,却要为这些 “假盟友” 的妥协买单。 贸易战撕开的不仅是利益的面纱,更是人心的真实。所谓的 “盟友” 在压力和诱惑面前,连基本的公平道义都能放弃,这样的关系本就经不起考验。 而中国一边顶着压力坚持合作,一边继续推进中欧班列扩能、非洲基建升级,让更多人看清了谁才是真正靠谱的伙伴。时间长了,这些 “原形毕露” 的假盟友,终究会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王平
本来外国人讨厌中国,只想中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