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李世民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看着25岁貌美如花的武则天,不放心的问:“朕死之后,你当如何?”武则天回答了八个字,巧妙地保全了自己。 从感业寺的青灯古佛到洛阳宫的九五之尊,武则天用四十年时间,改写了封建时代“女不可为君”的千年铁律。 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人生起点并非一帆风顺。她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是隋末唐初的功臣武士彟,母亲杨氏来自书香门第。 优越的家境让她自幼饱读诗书,通文史、懂书艺,十四岁因才貌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 可初入宫廷的武则天并未得到宠信,李世民素来谨慎,再加上“武氏女主昌”的预言流传,对她始终心存戒备。 她在后宫夹缝中默默生存,既不被重用,也未被驱逐,就这样度过了十二年的才人时光。 太宗病逝后,按照旧制,没有子嗣的妃嫔要入寺为尼,武则天被送往长安感业寺,开始了青灯古佛的孤寂生活。 谁也没想到,这段看似“流放”的岁月,竟成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机。唐高宗李治自幼便对武则天心存好感,即位后一次赴寺礼佛时与她重逢,旧情复燃的两人很快重新建立联系。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智慧,武则天迅速再次走进权力中心,从君心所系的枕边人,逐渐成为影响朝局的关键人物。 当时的唐高宗体弱多病,朝政长期被宰相与外戚掌控,武则天抓住时机,凭借李治的宠爱积极辅政。 从册立昭仪到登顶后位,她一步步排除异己,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相继被贬诛,自己的政治势力则不断壮大。 她打破门第观念,破格提拔寒门士子,笼络人心形成专属政治班底,逐渐在朝堂站稳脚跟。高宗病重后期,武则天多次与其共同临朝,政令多出自中宫,皇帝渐渐沦为傀儡。 高宗去世后,她以太后之名临朝听政,先后立中宗、睿宗为帝,实则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朝中虽有反对之声,但大多被她清洗出局,无人能撼动其权势。 武则天的统治并非只靠铁血手段,她的政治才能同样令人称道。她重视吏治改革,广开进士之路,设立殿试制度,扩大选才范围,让朝政焕然一新。推行均田制、整顿赋税,让百姓得以安居;重用张柬之、狄仁杰等忠臣良将,稳定朝纲。 在她掌权期间,国家相对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史称“贞观遗风”。作为女性统治者,她对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她多次在诏令中强调“妇人亦可为治”,在位期间,女性从政、读书、参政的风气逐渐形成。虽未彻底颠覆男尊女卑的根本结构,却为后世女性开辟了可能性的空间,在那个时代,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颠覆。 当然,武则天的统治也存在瑕疵。权力斗争中,她不择手段,亲族与政敌多被铲除;晚年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引发朝臣不满,为晚节蒙尘。但从整体来看,她的政治才能与历史贡献,远远超出了“女帝”的象征意义。 公元690年,洛阳宫中鼓声大作,金銮殿上百官朝贺,武则天身着冕服坐于御座之上,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那一日,她宣告天下女性亦可称帝,历史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从十四岁入宫到六十六岁登基,武则天从未依赖他人,既不是李世民的宠妃,也不是李治的附庸。她在命运的缝隙中,靠着自己的才智与胆略,一步步撕开通往帝位的道路,完成了对千年性别秩序的挑战。 后世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她的政治魄力,有人诟病她的铁血手腕。 网友们也热议纷纷:“她打破了时代的枷锁,仅凭这一点就值得被铭记”“功过自有史书记载,但她的勇气和智慧无人能及”。 你觉得武则天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什么?她的功过又该如何评判?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海峡新干线——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着25岁貌美如花的武则天,不放心地问道:“朕死了之后,你当如何?”聪明的她,只回了8个字,便保全了性命。

snowy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垃圾,也没看到她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