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出访美国,竟专门去找一位住在旧金山,靠卖煤球为生的中国老人,握着他的手说:您让我好找呀! 刘放吾是中国远征军113团团长,在1942年缅甸仁安羌的战场上,他带着区区1121人,冲向数倍于己的日军。 三天三夜的战斗,他们拿下了501高地,救出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和500多名美国传教士,这场胜利,被西方世界惊呼为“亚洲的敦刻尔克”。 丘吉尔、罗斯福的感谢电报跨越重洋而来,可惜,这份荣耀像是本印错了地方的“孤本”,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在故土无法兑现。 因为并非嫡系,后来又受上司孙立人案牵连,他的功绩在复杂的政治中被迅速尘封,最终,这份世界级的荣耀,被他本人“流放”到了台北的一家煤球店。 刘放吾总觉得,打仗是军人的天职,没什么好炫耀的,正是这种高贵的沉默,为一场荒诞至极的骗局撕开了一道历史的口子。 当真正的英雄在为生计发愁时,一个叫林彦章的骗子,在香港嗅到了这段无人认领的历史功绩。 林彦章把自己包装成仁安羌的救世主,在各种场合高谈阔论,居然真的骗过了驻港英军司令,名利双收。 1963年,骗局被戳穿,可历史只是删掉了一个错误答案。 1992年,已卸任的撒切尔夫人专程赶到美国芝加哥,找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她紧握老人双手的那一刻,仿佛按下了历史的校准键,那道长达半个世纪的价值裂痕,终于开始被修复。 世界媒体开始报道这位“被遗忘的将军”;美国总统布什亲笔致信,感谢他当年解救了美国公民;一枚迟到了五十年的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终于被补发。 2012年,美国国会更追授他最高平民荣誉——国会金质奖章。 他儿子刘伟民,则为这份价值回归画上了最坚实的句号,2013年,一座“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战场旧址落成。 纪念碑不仅告慰了包括3营营长张琦在内的牺牲将士,更将刘放吾的个人功绩与集体记忆永远熔铸在了一起,刻在了石头上,再也无法被磨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