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给汉字发明拼音的男人,这位自称为“被上帝遗忘”的老人,活了112岁,一生跨越了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四个时代![给你小心心] 在北京东城区后拐棒胡同的寻常院落里,曾住着一位爱笑的百岁学者周有光,街坊邻居都熟悉这位爱看书的老人,直到2017年1月14日,他在度过112岁生日后安详离世。 他生前常幽默地说:“上帝太忙了,把我忘了。”这位与汉语拼音紧密相连的学者,却始终婉拒“汉语拼音之父”的称号。 周有光生于1906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 他的人生轨迹独特而清晰:50岁前专注金融与经济研究,50岁后转向语言文字学,85岁后成为洞察社会的文化学者。 这种跨越不同领域的学术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1955年,正在复旦大学任教经济学的周有光接到意外邀请,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被留在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过程中,周有光展现了卓越的远见,当时关于字母形式的争论激烈,不少专家主张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字母。 但周有光通过深入研究,坚持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最终使这一方案获得通过。 1979年至1982年,周有光三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用娴熟的英语进行专业阐述,最终推动汉语拼音成为国际标准。 这一成果不仅惠及中国,也为全世界学习汉语和使用中文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除了拼音方案,周有光在语言文字领域还有其他重要建树,他提出普通话普及的具体标准:全国学校要用普通话教学,公共场合要用普通话交流。 他还开创了现代汉字学学科,倡导开展比较文字学研究,填补了当时学术界的空白。 与卓越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有光简朴的生活作风,拜访者都会对他那间9平方米的书房印象深刻,里面只有脱漆的旧书桌和简单家具。 对此他淡然表示:“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这种淡泊让他即使年过百岁仍保持清晰的思维。 他的个人生活同样令人动容,与才女张允和相濡以沫近70年,两人每天上午喝茶时都要“举杯齐眉”,相互敬重。 2002年张允和去世后,周有光将书房座椅换成沙发,每晚就在沙发上过夜,不再回卧室。 百岁之后,他仍每天阅读书报,关注国际动态。 关于长寿秘诀,他的外甥女毛晓园认为主要源于他积极达观的心态,他从不服用补品,饮食清淡,更重要的是始终坚持智力活动。 他曾说:“如果只锻炼肌肉,不锻炼头脑,又有多大用?”这种永不停歇的思考,或许正是他保持精神年轻的奥秘。 2017年周有光离世时,距离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仅差一年,但他留下的遗产已深深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 从孩童的识字课本到智能手机的输入法,从扫盲教育到国际交流,汉语拼音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设施。 如今,当我们每天用拼音输入法沟通时,或许会想起这位谦逊学者留下的宝贵财富。 看了关于周有光老先生的故事,网友们可是炸开了锅,评论区满满的都是对这位百岁老人的敬佩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看完周老爷子的经历,我直接给我家那堆保健品扔了!” “我家老人天天被推销买各种‘神药’,花了十几万,结果人家周老啥补品不吃,活到112岁,这才是真正的养生大师!” “50岁改行还能成为一代宗师,我30多岁天天焦虑35岁失业,真是打脸啊!” “拼音之父这个称号他老人家还谦虚推辞,现在有些人有点小成就就自封专家了。” “原来我们天天用的拼音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要不是周老当年坚持用拉丁字母,现在老外学中文肯定难十倍,中文在互联网上也不可能这么普及。” 不知道你对人生规划有没有新的想法?如果你到了50岁,会有勇气像他一样换个全新领域重新开始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