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首个投资中国的外企转身采购中国科技,一个让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已经

史鉴奇谈 2025-11-07 10:31:30

四十多年前首个投资中国的外企转身采购中国科技,一个让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已经上演,中国科技正在成为全世界拥抱的对象。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咱们总是扮演技术引进方的角色,得掏钱购买别人的技术。谁能想到,短短几十年光景,局面彻底翻了个个儿。   如今,那些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巨头们,竟然纷纷调转方向,开始从中国采购先进科技了。这种角色互换,可不是简单的位置对调,它背后是中国创新力量的真正崛起。   国际资本的反应最诚实。2025年开年,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居然大幅超越了以科技股著称的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这信号再明显不过——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曾经被视为“跟跑者”的中国企业,如今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展现出让人惊叹的竞争力。   法国《回声报》就指出,中国科技正在经历一场引人注目的崛起。从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到《黑神话:悟空》在电子游戏领域的全球成功,这些案例都在证明中国创新的实力。   这种崛起可不是偶然,它背后是14亿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提供的丰富应用场景,以及中国政府将科技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优先地位的系统性支持。   香港《南华早报》分析得更透彻,中国企业居然颠覆了那种高成本、高利润的传统创新模式。从人工智能到电动汽车,中国的科技人才把尖端技术以无可比拟的速度转化为大众市场产品。   DeepSeek用低成本策略挑战硅谷巨头,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直接与美国药物开发商展开竞争,比亚迪则向普通消费者提供先进的自动驾驶服务。这个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竟然培养出了能够重新定义创新模式的全球龙头企业。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今年3月发的一条微博引发关注,简单一句“你好,北京!”透露出他近5个月内第三次来到中国的行程。   实际上,同期密集来华的跨国公司高管远不止他一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中关村论坛年会……这些高端场合挤满了来自三星、高通、阿斯利康、波音等巨头的外企高管。他们用脚投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高盛近期发布的报告《中国民营企业的回归:潮流已经逆转》列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十巨头”名单,包括腾讯、阿里巴巴、比亚迪等企业。   报告揭示了一个宏大图景:这些企业正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当前估值仅为美股“七巨头”的一半左右。这种价值重估表明,国际资本正在重新发现中国资产的价值,也预示着中国创新的全球竞争力正加速释放。   曾几何时,国际社会流行着“美国从0到1,中国从1到100”的说法,认为中国只擅长技术应用而不擅长原始创新。这种刻板印象如今已被彻底打破。以人工智能为例,中国不仅在规模化应用上展现惊人效率,更在核心技术上频频突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甚至预测,未来18个月内,中国将诞生超百个类似DeepSeek的AI突破。   中国创新的不凡表现,吸引着多个外资机构和投资人增持中国债券、股票等资产。花旗分析师在近期报告中将中国股市评级从“中性”上调为“增持”。   毕马威中国候任主席邹俊分析认为,这背后是科技创新驱动中国资产重估。随着中国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以及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开始考虑增持中国股票等资产。   回望四十多年前,当第一批外资企业小心翼翼地进入中国市场时,谁能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角色反转?中国不仅成为了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更进化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从技术追随者到创新引领者,从技术输入方到解决方案输出方,中国创新的这场华丽转身,正在重塑全球科技格局和产业链分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