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在北京通州发表演讲时称:欧洲非但没有向中国致谢,反而对中国大加指责,这无异

寂寞的电脑 2025-11-06 16:26:32

马凯硕在北京通州发表演讲时称:欧洲非但没有向中国致谢,反而对中国大加指责,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际上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显示出欧洲人在某些方面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要维护自身利益,不应采取对华对抗政策,而要学会与中国合作。并不是说要完全依赖中国,而是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中国共事。但遗憾的是这种合作模式至今尚未实现。 马凯硕在北京通州那次讲话,核心就是戳欧洲对华政策的痛点。他觉得欧洲明明从中国经济腾飞中捞了不少好处,比如贸易额年年涨,欧洲企业在中国建厂卖货,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不感激,反而老爱挑刺指责中国各种政策,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就好比自己搬石头砸脚,经济机会白白溜走,企业订单少,失业问题冒头。 这种做法暴露了欧洲在战略判断上的短板,他们看数据明明知道中国市场对欧洲出口多重要,汽车、机械啥的卖得飞起,但还是搞对抗,设关税壁垒,供应链一断,工厂闲置,成本直线上升。要想护住自家利益,欧洲得换思路,别老想着对抗,得学着和中国搭伙干事。合作不是一方靠着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得利的那种。比如在基础设施上联手投资,技术转移,创造就业。马凯硕强调,这种互惠不是空谈,得基于平等原则。 在科技领域,欧洲公司和中国企业分享专利,联合研发,提升产能。在环保上,一起建风电场,产生清洁能源,缓解能源短缺。现实里,这种模式还没成形,欧洲议会老通过针对中国的议案,谈判拖拖拉拉,贸易协议搁置,增加企业损失。欧洲决策还受外部影响大,跟风某些大国政策,忽略自家需求,结果市场份额缩水,中国转和其他伙伴合作,欧洲企业空手而归。要扭转,得独立评估利益,派团访华,看看中国发展实况,参观生产线,了解增长潜力。 合作还能扩展到文化教育,举办联合展览,学生交换,交换观点。但当前,对立情绪主导,欧洲媒体爱发负面报道,加深误解,企业投资犹豫,董事会纠结风险。马凯硕呼吁欧洲政府设专责小组,制定新政策,和中国签协议,带来实际益处,像增加就业,工厂招工。在能源上,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安装发电,发展电动车,测试电池。经济数据清楚,中国对全球GDP贡献大,欧洲参与能分红利,企业利润改善。 但对抗持续,某些欧洲国家限中国投资,审查申请,企业来回折腾,机会流失,其他地区抢市场。要改,从小项目起步,双边贸易博览会,洽谈合同,逐步到战略伙伴,领导人峰会签文件。共赢基础是互补,中国制造强,欧洲创新好,团队协作,原型成型。听众反应热烈,有人记录,有人讨论。但合作至今没实现,欧洲需反思,否则继续自损。 说起欧洲对中国的态度,马凯硕的看法其实挺务实的。他觉得欧洲老爱教训亚洲国家,包括中国,这不聪明。1980年,欧盟GNP是中国10倍,现在差不多大,到2050年欧盟可能只剩中国一半大小。从这么大反转,欧洲得学谦虚,别老想着高人一等。 亚洲中产阶级从2000年的1.5亿涨到2020年的15亿,到2030年可能25到30亿,中国、印度、东盟加起来35亿人口,这市场多大,欧洲要是聪明,就该学怎么和亚洲合作,而不是教训。欧洲是经济巨人,地缘政治矮子,长远战略弱。西方领导人不长远思考,欧洲尤其。亚洲国家大多愿意和中国合作,但美国逼亚洲选边站,亚洲抵抗。

0 阅读:21
寂寞的电脑

寂寞的电脑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