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房贷倒挂下的断供风险与应对 “房贷倒挂”下断供情况多吗 "房贷倒挂"(房屋市价低于剩余房贷)现象近期引发关注,但根据媒体报道和专业分析,断供与房贷倒挂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实际断供案例较少。 一、断供情况多吗? 并不多,且与房贷倒挂无直接关联 断供风险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还款能力。正常购房者(尤其是以居住为目的)即使面临房贷倒挂,只要收入稳定,通常不会选择断供,因为房屋居住功能未受影响。 真实断供案例多由收入大幅下降、失业或突发开支导致,而非单纯因房价下跌。例如,案例中的小曾和陈陈因家庭收入减少才面临还款压力,但他们仍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非直接断供。 恶意断供占比极低。法律人士指出,除"职业背债人"(通过"高评高贷"骗取贷款并恶意违约)外,正常贷款人普遍有还款意愿。这类恶意行为在统计中占比很小,且是监管重点打击对象。 数据佐证。当前二手房市场虽价格下行(部分城市房价较高点跌超40%),但银行和法院反馈显示,仅因房贷倒挂导致的断供案例非常罕见。 二、个人该如何应对? 主动沟通,理性规划 优先与银行协商纾困措施。银行已推出多种政策帮助困难客户,包括: ☆延长贷款期限(如从20年延至30年)。 ☆降低贷款利率或调整还款计划(如先还利息后还本金)。 ☆设置缓冲期(暂时免收本息)。 ☆主动联系贷款银行,说明情况,申请适用方案,避免征信受损。 评估自身财务状况。若收入下降但仍有能力还款,建议保持履约,避免房屋被法拍(可能需承担差额债务)。 若压力过大,可考虑出售房屋。即使市价低于房贷,也可与银行协商"卖房抵贷"(部分银行允许差额分期偿还)。 避免非理性决策。勿轻信"高评高贷"等违规手段(如虚构评估价套取贷款),这类行为可能引发法律风险资金链断裂。 关注政策支持。各地正推动房贷利率优化、租赁市场发展等,可缓解长期压力。 房贷倒挂虽带来心理压力,但实质风险可控。核心在于保持还款能力,积极利用银行纾困政策,而非恐慌性断供。正如专家所言:“以时间换空间,通过协商渡过难关才是理性选择”。 【注】图片及参考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