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现在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印度在边境修了几条路、移了多少民,而是它硬生生把一场领土争端,搞成了一场“人口置换”的烂账。 印度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意识地往藏南迁人,他们搞出分地、补贴这些承诺,让不少贫困地区的人选择来到这里。 最早安置退役军人,后来干脆把阿萨姆、比哈尔一批农民往这里送。官方数据显示近些年外来人口比例猛涨,本地人慢慢成了少数。 可这场大迁移并没有让藏南变好,不少移民发现到了藏南以后生活极为艰难。说好的补贴基本落空,政府拨的建设资金中途就消失,吃喝都成问题。 很多人住的是破旧棚屋,雨季还常常漏水,能真正留下来的并不多,经常看到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定居率一直提不上去。 而藏南原住民早就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从说话到过节习俗,都跟西藏贴得很近,他们讲藏语,依旧信仰藏传佛教。 这个地方原本大家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很稳定。 外来人带来的新语言、新规矩和生活方式,跟本地人根本合不上拍,经常经济利益和资源有了摩擦,有的时候争地,有的时候抢水源,问题变成了明摆着的矛盾。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教育和文化上的变化。外来移民孩子上学用的是印度的教材,本地人还坚持藏语,就算印度在学校推印地语,原住民还是不愿意让孩子学。 文化同化政策推进遇上了很大的阻力,本地年轻人甚至觉得自己和印度没有什么联系,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公开表达归属中国情感的情况。 这些年,中国西藏和藏南一山之隔,但发展的速度却有天壤之别。中国投入巨资搞基建,农村早已通路、通电,老百姓生活变好得快,看病也便利更多。 反观印度在藏南投入的钱,最后变成了账面数字,实际到村里日子还是难,基础设施修着修着就停了,补贴也基本见不到,移民和原住民两边谁都不踏实。 这些政策的后果不光是政策失败,更影响了藏南的社会关系。 移民融不进,原住民认同感越来越低,大家都活在夹缝里,就连下一代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里。印度花了这么多年心思,到头来没换来稳定,反而把问题甩给了未来。 比起修路、驻兵,更大的问题是每个人心里的距离。藏南几代人都因外力介入而被撕裂,如果没有诚心面对当地人的真正需求,这种分裂只会越来越深,相互的隔阂很难消除。 藏南这些年来一直在变动,外面的规划和投入看起来很大,但只要走到村子里和当地人聊聊,生活难题和认同迷茫就能直接感受到。 这里的矛盾早就不只是地图上的争夺,更是扎根在人心里的不安和挣扎。如果没办法解决这些根本问题,藏南会继续在迷茫和撕裂里挣扎,变成一块被政策和情感都隔开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