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百日依山尽 2025-11-05 17:10:04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俄乌冲突转眼打了 3 年,俄军已经控制乌克兰 20% 的土地,可前线的枪炮声从没真正停歇。不少人都在纳闷,俄罗斯到底图啥?其实答案藏在不断变化的战场目标里 —— 最初那场军事行动本是为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可随着欧美一步步深度介入,局势早已不是 “收手就能结束” 那么简单。 2022 年冲突刚爆发时,俄军的动作带着明显的 “闪电战” 痕迹,兵分四路往基辅方向推进,当时的核心诉求很明确:让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想法,实现 “中立化”。 毕竟从俄罗斯的安全视角看,北约东扩已经抵到家门口,一旦乌克兰加入,相当于西方的军事设施能直接架在边境,这是俄方无法接受的红线。那时的军事行动更像是 “施压式打击”,没打算长期占据大片领土。 但局势的转向比谁都快。眼看俄军逼近基辅,美国迅速联合欧盟启动对乌援助,先是送反坦克导弹、防空系统,后来直接提供主战坦克、远程火炮,甚至开放卫星情报共享。 到了 2024 年 3 月,欧盟干脆推出专门的乌克兰援助机制,计划 4 年里砸 500 亿欧元,光 2025 年 11 月刚拨付的第五笔款项就超过 18 亿欧元,全用来稳住乌克兰的财政和行政运作。 欧美这种 “下场式支持”,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战略判断。2022 年 9 月,俄军从基辅周边撤军,转而全力攻打乌东顿巴斯地区,还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四地举行 “入俄公投”,普京直接签令将这些地方纳入俄领土范围。 这一步棋很明显,俄方已经从 “阻止入约” 转向 “实际控制战略要地”,毕竟乌东地区不仅有大量俄语人口,还是乌克兰的工业核心区,更重要的是,控制这里能为俄罗斯本土构建缓冲带。 接下来的战场拉锯,更让俄方的目标越来越清晰。2023 年 5 月,俄军花了 200 多天拿下巴赫穆特,这场血腥战役打下来,双方都拼到筋疲力尽,可俄军愣是没松劲。 到 2024 年 8 月,乌军试图反攻库尔斯克,一度深入俄境 20 多公里,可俄军靠着本土作战的补给优势,硬是在 2025 年春季反过来收复 15 个居民点,把乌军逼到补给告急的地步。 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没有退路。一方面,欧美援助让乌克兰能持续作战,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即便想推动谈判,也架不住国会里的援乌声音,俄方很清楚,一旦撤军,欧美很可能帮乌克兰重建军力,下一次威胁只会更大。 另一方面,已经纳入俄领土的四地不能轻易放弃,否则不仅国内民众无法接受,在国际上也会失去战略威慑力。就像俄方多次强调的,要寻求 “彻底、公平、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方案的前提,就是保住已经到手的战略成果。 战场之外的民意变化也成了重要因素。乌克兰国内支持 “血战到底” 的比例从开战初期的 73% 降到 38%,俄罗斯民众也在抱怨通胀压力,但双方都没到愿意妥协的地步。泽连斯基说要 “安全保障换和谈”,俄方则坚持 “承认现有战线”,这种核心诉求的矛盾,让和谈成了纸上谈兵。 现在再看这场打了 3 年的冲突,俄罗斯的 “不收手” 早已不是简单的 “争地盘”。从最初的安全诉求,到应对欧美介入的被动调整,再到如今谋求战略缓冲带和领土实控权,目标的层层转变,早已把局势拖入 “打则难赢、撤则必亏” 的僵局。2025 年的战场虽然出现和谈苗头,但只要欧美援助不停、俄方实控目标不变,枪炮声恐怕还得响下去。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