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脉“正统”,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现在,蒙古被迫联合军演后,民间才开始接触。 原来吃的用的,都是回避的,都用韩国日本的,哪怕来自天津港,还价格不菲。自从接触下来,发现内蒙古的经济,一个市都超过蒙古后,虽然还不知道南方一个县,人口和经济都超过蒙古。 十年前的蒙古可不是这样。那会儿民间总在谈论血脉 “正统”,一些声音甚至幻想着南下扩张,对南边的一切都带着刻意的回避。商店里要是摆着中国产的商品,会特意贴上 “第三国进口” 的标签,仿佛不提那个名字,就能维持住所谓的心理优势。 政府层面也在推行 “第三邻国” 政策,一边和俄罗斯搞联合军演,一边积极对接美日韩,想靠这种方式摆脱地缘依赖。 2025 年 8 月的 “色楞格 - 2025” 联合军演就是这种思路的延续。在俄罗斯布尔杜尼靶场上,蒙俄两国的坦克进行 “灵巧机动” 表演,无人机在空中精准盘旋,骑兵突击队的传统马术与现代战术交替展示,场面搞得相当隆重。 蒙古国陆军司令在致辞里特意提到解放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强调两国军事合作的深厚根基。可这场为期 14 天的军演结束后,士兵们回到家乡,还是要面对超市里那些从天津港运来的 “进口货”,价格丝毫没因为军演降低。 变化是从民间接触慢慢开始的。随着中蒙边境贸易站的开放,越来越多蒙古商人跨过边界,才发现之前回避的东西有多实在。他们拉着自家的羊绒去内蒙古换货,看到对方的工厂里,从梳绒到纺纱再到成衣,一条产业链全搞定,而蒙古的羊绒只能卖原料,价格被压得极低。 更让他们吃惊的是物流速度,内蒙古的电气化铁路一天能发 40 列万吨大列,煤从坑口到港口只要 18 小时,而蒙古连条像样的重轨都没有,自家的煤炭要靠卡车颠簸好几天才能运到边境。 接触得越深,一些数据就越扎眼。2024 年蒙古国全年 GDP 是 213 亿美元,而南边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一个季度的 GDP 就达到 197 亿美元,全年预计突破 270 亿美元。 要知道鄂尔多斯常住人口只有 220 万,比蒙古国全国还少 130 万,可人家靠着煤电铝循环园区和羊绒产业,人均 GDP 冲到 3.7 万美元,是蒙古的 4 倍。后来有人扒得更细,发现南边有些经济强县,人口和 GDP 都超过了整个蒙古,这个发现让不少之前抱有执念的人沉默了。 现实的经济账本更算不得糊涂账。蒙古财政收入的 46% 都靠对华煤炭出口,2024 年中蒙双边贸易额达到 190 亿美元,占蒙古出口总额的 91.3%,远超美日韩的总和。 就算想找替代市场,98% 的边境线与中俄接壤的地理现实也绕不开,货物要运出去,终究得借道南边的港口和铁路。2024 年蒙古总理访问中国,签署战略伙伴协议,推动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政府层面早已用行动说明了态度。 现在的蒙古街头,年轻人虽然还会买韩国泡面、日本护肤品,但不再刻意回避产地。有人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内蒙古的城市夜景,感叹鄂尔多斯的高楼比乌兰巴托还密集; 商人则忙着办理中蒙跨境电商的资质,想把自家的牛肉干直接卖到南边的县城。那些曾经的 “正统” 执念,在实实在在的发展差距面前,渐渐变成了无奈的叹息。 信息来源:蒙俄 “色楞格 - 2025” 联合演习相关

